手机版
1 1 1

[视频]【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创新造就“蛟龙”深度纪录

微信扫一扫 ×

    完成了中国7000米级海试的蛟龙号,目前正在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返回祖国的途中。15天六次下潜,三次突破7000米深度,创造世界同类潜器最大下潜深度7062.68米,并带回大量科学采样——中国载人深潜依靠技术创新,用10年时间走过了世界同行半个多世纪走过的路。

  这是6月24日,蛟龙成功下潜到7020米后,成功实现了海底与海面直接通话的情形。在完成通讯联络后,蛟龙号深潜器成功传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7000米海底图像。与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相比,声波在海水中的传输要复杂得多。

  其实,从蛟龙号开始研制的第一天,突破技术壁垒就成了科研人员面前唯一的一条路。自上世纪60年代起,美、日、法等国家相继制造出了4000米到6500米级的载人深潜器。但国际深潜界对潜器的设计却讳莫如深。

  载人球舱上的舱口盖和观察窗口之间的密封是开展载人深潜研究开始后的第一难题。在7000米海底,潜器承受着每平米7000吨的海水压力。如果载人舱和舱口盖受压变形不同步,载人舱就不能密封。

  仅这一个课题,设计团队就花掉了2年时间,进行了几百次试验。如今由我国自主设计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载人舱结构安全设计标准已经成为了国际上认可的标准。7000米深海无情地考验着潜器的每一个零件。在最后一次下潜前,蛟龙号换上了新研制的国产推力器,潜器顺利下到了7035米。

  中国独有、遍布蛟龙全身的7个推力器设计让它更像一架飞机,机动性能全面超越世界同类潜器。

  中国的载人深潜从水面走到7000米用了10年。这10年,采用集成创新技术路线,百余家科研院所集体攻关,构建了潜水器本体、水面支持、潜航员和潜水器应用四大系统,具备了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四大能力。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1日 21:40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