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领导干部要端正权力观和地位观 避免成为“老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老板”称谓析

  时下,在有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可以听到有人称自己的领导为“老板”,此称谓还颇有流行的趋势。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所谓“老板”,一般用于商界,多指商店、工厂等的所有者。历史上,党内个别领导同志被称为“老板”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称谓。今天,把这个词用到领导干部身上,就让人觉得变了味儿。领导干部被称为“老板”,并不仅仅是称谓上的不适当、不严肃,而且反映了有的地方、部门、单位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一言堂”色彩浓厚,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可以像某些私营企业的“老板”那样独揽大权、一个人说了算;二是“家长制”作风严重,下属与领导干部之间存在类似于雇工对雇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后者直接决定前者的升迁提拔和前途命运。无疑,这是对党内正常政治生活的一种扭曲。

  关于领导干部的权力性质与身份定位,我们党有着明确的论述和规定。我们党一贯强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同时,党内同志不论职位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是人民公仆,领导干部尤其应在服务群众上作出表率,正所谓“领导就是服务”。由此来看,要有效防止和避免领导干部成为“老板”,就需要进一步端正相关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地位观,促使其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们党明确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和领导班子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加强民主监督,防止少数人说了算,更不允许个人专断。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被称为“老板”,与其民主意识不强、习惯于独断专行有着直接关系。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采取措施促使这些领导干部切实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组织广大党员讨论,充分听取各种意见,从而在制度和程序上避免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个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

  集体讨论、群众公认,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重要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干部人事制度中的重要体现。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却有意无意地违反这些原则,常常撇开领导班子的集体意见与群众的意见、建议,仅仅按照个人好恶与个人利益来选拔任用干部,从而导致一些下属将其当作“老板”,对其言听计从、不敢说半个“不”字。要改变这一现象,端正这些地方、部门或单位的选人用人之风,就要采取措施促使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要干部任免党委集体讨论制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得到切实贯彻。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3日 06:18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