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东营 生态产业支撑永续发展(十八大关键词·生态文明)

北方鱼米之乡 东方湿地之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今年国庆假期,山东省东营市接待国内游客84.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和57.5%。从以往逢年过节本地人往外跑,到如今外地人蜂拥而至,这一出一进,折射出东营以生态产业为支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

  东营市是山东省惟一全部纳入黄蓝两个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的城市。东营在全省率先启动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今年已实施总规模34万亩的8个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同时加强与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打造北方鱼米之乡。通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543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市75%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69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19万农户。

  作为因油而兴的石油城市,东营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着力点,仅今年1至8月就实施投资亿元以上的技改项目130个。通过“压小上大”,东营的石油炼化能力将突破4000万吨,形成从油头到化尾的循环产业链。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东营立足本地实际招商引资。随着裸眼3D电视、秸秆热解制生物燃料等项目的投产,全市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已达32%。

  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土壤盐碱含量高,生态环境脆弱。为此,东营市突出“大水面、大绿地、大湿地、大空间”,加快构筑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为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东营实施生态林场建设工程,已在盐碱地造林35万亩,计划再造80万亩;还投资34亿元实施金湖银河生态工程,开挖了31.4公里的两条生态河道,实现大河大湖大海相贯通,形成大循环的生态水系。为保护湿地,东营对百万亩湿地进行修复,并建设一批城市湿地公园,打造“东方湿地之城”。

  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使东营初显发展新活力,经济发展逆势上扬:今年前3个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8%。 (记者徐锦庚、卞民德)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5日 03:51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