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粮食生产连续9年增产 实现半个世纪以来新跨越

“九连增”的启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摘自十八大报告

  稻菽千层浪,谷粟映暖阳。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际,广袤的田野上传来粮食丰收的喜讯。从粮食主产区到非主产区,秋粮普遍实现增产。正在收获玉米尾粮的河南省安阳县永和乡裴庄村农民普遍反映,往年平均单产1000斤,今年平均单产可达1200斤,增产约20%。记者近日从农业部获悉:目前,秋粮收获基本结束。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加上已收的夏粮和早稻,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

  “九连增”,粮食生产站在历史新起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599亿斤,比上年增产71亿斤,增长2.8%。早稻总产666亿斤,增产11亿斤,增长1.6%。秋粮是否增产,成为今年粮食生产能否实现“九连增”的关键。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主产区是粮食稳定发展的核心,我们把目光投向粮食主产区。

  东北素有“天下粮仓”之美誉,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重超过20%,占全国秋粮的比重超过30%。农业部农情调度表明,东北产区秋粮丰收在握。东北粮情奠定了我国秋粮丰收的格局。

  主产区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中原熟,天下足”的美名不胫而走。河南省农业厅的最新信息表明,今年夏粮产量达到600亿斤,秋粮产量有望突破450亿斤,实现全年总产超1000亿斤的目标。

  “九连增”成定局,是在“八连增”基础上的新突破,中国的粮食生产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九连增”,打破了“两丰一歉”的传统周期波动,我国粮食产量牢牢地站在1.1万亿斤台阶上。从2004年恢复增产到2011年,粮食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为巩固农业和农村好形势,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管理好通胀预期、抑制物价上涨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九连增”,惠农政策、价格杠杆、科技支撑功不可没

  “九连增”,来之不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今年粮食生产在高起点、高基数上,克服了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以及成本增加、国际市场波动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稳定发展。

  从更广阔的背景看,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三农”工作当作重中之重的结果,是我们党高度重视“三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惠农富农政策的结果,是亿万农民辛勤劳作的结果。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表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传统农业正在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转型。

  粮食“九连增”,强农惠农政策春风化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问题。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了9个“1号文件”,始终把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从2003年中央财政2000多亿元的“三农”支出,到2011年超过1万亿元,8年增长了4倍。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安排为12287亿元,比2011年又增加了1868亿元。中央财政的投入,确保了这些年我国在“三农”投入方面达到“总量稳步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总体要求。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今年“四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提高、范围扩大、机制完善,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

  粮食“九连增”,粮食价格杠杆和相关稳定粮食增产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粮食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释放了积极信号。

  同时,稳定粮食增产机制不断改善。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中央财政首次在去年秋冬播前提早预拨农业“四补贴”及高产创建等资金,支持农民发展粮食生产。针对今年粮食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及时出台了小麦“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稳定增产良法补助政策,指向明确,针对性非常强。健全主产区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增强了这些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动力,为今年粮食增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粮食“九连增”,科技支撑作用十分突出。

  以科技为核心支持农业,提高我国农业主动抗灾避灾能力,集成推广先进实用增产技术,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据对部分高产创建示范片调查,今年平均亩穗数比常年增加0.5万至1万穗,穗粒数增加1粒左右,千粒重与常年持平。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一般来说,亩穗数增加1万穗,穗粒数增加1粒,千粒重增加1克,亩产都能增加20斤左右。”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据悉,从2004年到2011年,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从不足45%提高到53.5%。实现粮食继续稳定增产目标,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集成创新成熟技术模式,挖掘增产潜力,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丰收在手,勿忘明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始终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争取明年夏粮丰收,首要一步是夏粮生产。当前,各级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秋冬种生产,强化领导,及早部署,周密安排,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冬种视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秋冬种生产要在重点部位和关键领域有所突破。首先是稳定面积。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9亿亩,冬油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冬种蔬菜面积稳定在1.3亿亩以上。其次是提高单产。力争冬小麦亩产达到340公斤,提高2.4公斤以上;冬油菜亩产达到130公斤,提高3公斤。再次是优化结构。力争冬小麦优质率达到80%,提高2个百分点;“双低”油菜面积达到90%,提高3个百分点。四是提升效益。扩大冬种蔬菜、马铃薯等种植面积,增加市场供给,促进增产增收。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各种风险挑战凸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更加艰巨。从国际看,粮食形势不容乐观。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主要产粮国均在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遭遇严重干旱,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在波动中持续上涨。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达到260点,已接近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的最高水平。

  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持粮食供求平衡压力加大。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只有保持农业发展的好势头,把13亿人口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应当看到,我国粮食稳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农业生产面临着耕地、淡水资源的约束日益加剧,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尽管粮食生产“九连增”已成定局,但总体来说,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稳固,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5日 05:00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