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加快培养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从目前我国的国情现状,特别是城乡发展整体结构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重要基础。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努力,需要政策、制度、理论、科技、人才、资金等各方面要素的支撑和保障,其中人才是基础。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状、特征和趋势来看,既要充分发挥现有各层各类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又要重视后续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培养多层次(博士、硕士、本科、高职等)、多类型(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多领域(农、工、管、文、理、经、法等)的人才。

  多层次、多类型和多领域的人才归根结底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这三个方面,满足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求。从知识层面讲,既要熟悉城市建设,又要了解乡村发展;既要了解工业发展,又要熟悉农村建设;既要熟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从能力层面讲,既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领,又要掌握城乡发展规划、设计、贸易、营销、品牌等方方面面的专业技能。从素质层面讲,既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又要怀有深厚的“三农”情感,志愿到“三农”发展一线去建功立业。

  高等院校首要的和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人才培养。高等院校要切实担当起培养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培养一大批掌握城乡发展一体化知识、具备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和素质的优秀人才。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离不开牢固的平台支撑,也离不开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

  加快培养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首先需要有一批在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满足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师队伍。对于高等院校来讲,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建设适应本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师队伍,既需要教育管理者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思路导向、政策保障、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科学谋划,营造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大环境,又需要一线教师以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全面熟悉和掌握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最新动态、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和最及时的信息,满足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深层次需求。

  加快培养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搭建和拓宽人才培养平台是支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作为高等院校,要主动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政府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需求、导向和部署,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构筑“校政联合”培养平台;要主动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借助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理念、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等优势,提高学生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设计、贸易、营销、品牌等方面的技能,构筑“校企联合”培养平台;要主动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借助于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丰富雄厚的教学、科研资源,有针对性地强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的塑造和培养,构筑“校校联合”培养平台;要主动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在服务城市发展和农村建设中的好经验,拓宽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构筑“国际合作”培养平台。

  加快培养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本上取决于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首先要健全政策体系,突出政策导向,在顶层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财物支撑体系构建、内外部环境塑造等方面,建立健全一套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还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科学分析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特征差异、城乡发展一体化不同阶段的特征差异、生态文明建设对不同省份和地区农业发展需求的特征差异,加快培养符合城乡发展一体化需求的人才。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还要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人才,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对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和革新,构建体系开放、机制灵活、城乡协同、工农统筹的人才培养机制。(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 郑文堂)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5日 06:52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