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努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加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6日 05:20 | 来源:重庆日报
[ 字号 ] [打印] [ 我要纠错 ]

  党的十八大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并特别指出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速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文化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发展,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遵行市场和行业两大规律,确保合理规划

  从哲学上讲,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只有充分把握好客观规律才能稳步发展。发展文化产业,也必须遵循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要遵循市场规律,产业与市场是紧密相连的,无论什么产业都是在市场的调控之下发展的。文化产业属于独立于衣、食、住、行等日常必需品之外的门类,对人们日常生活起到的是丰富和补充作用,把握市场需求就更为重要,因此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孤立于整个经济发展之外,必须充分了解市场规律,根据需求对产业门类、产业规模等科学规划,从而才能合理地进行产品创作和提供产品。其次,要遵循行业规律,我国文化产业包括图书出版业、新闻传媒产业、广播影视业、动漫产业、网络文化产业、表演艺术业、广告产业、休闲产业以及会展产业等很多子行业,每个行业都会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比如当前传统媒体产业呈现下滑、网络文化产业加剧扩张,又如动漫产业的衍生产品多、出版业呈现多元格局等等,因此,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对每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模式等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加符合行业规律的产业发展路径。

  着眼城市和农村两大群体,扩大消费市场

  文化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的行业,文化产品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精神生活为目的,精神和物质相融合的特殊产品,相对于工业、农业等产品,文化产品缺乏必须性。因此,文化市场的繁荣,不仅仅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更取决于文化消费群体的数量和素质,强化文化消费群体的培育,是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和农村,作为文化消费的两大群体,既有共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需要,加速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城市和农村这两大消费市场的培育。要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大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文化消费观念,增强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认同和喜爱,形成消费愿望,释放消费活力。要认真研究城乡受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关注点、兴趣点、共鸣点,结合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不同群体的消费倾向,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多样化文化产品。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充分利用综合文化服务站、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努力构建贯通城乡、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要加强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建设,引导其规范运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激活科技和人才两大动力,推动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文化产业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必须切实激活科技和人才两大动力。文化产业是“内容+载体”的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有利于拓展新市场、催生新业态。要顺应文化和科技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建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协调机制,成立由宣传、文化、科技等部门组成的综合协调机构,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要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创新。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最革命性的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要针对文化人才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互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要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库,加快提高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要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分配和服务等机制,加快人才聚集。要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逐步构建以效益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切实建立更加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成长机制。

  实施项目和品牌两大战略,构建强力支撑

  项目具有示范性,品牌具有吸引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紧紧抓住项目和品牌两个关键,才能做到发展快、有后劲。要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和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加快影剧院、博物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园、创意产业基地、广告产业示范区等建设,以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立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科学研究编制一批支撑性、示范性和带动效应强、成长空间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循序推进,以确保持续开发出基地型、龙头型文化产业项目。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品牌经济”,品牌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如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日本的漫画和动画制作,都充分体现出品牌的影响和价值。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必须强化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的创新创意,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必须体现产品的自身特色,加强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特色品牌;必须加强品牌营销推广,借助媒体宣传、活动展示等不同形式,提升产品的知名度、认可度;必须把文化品牌同企业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借助知名企业的影响力打造知名文化产品。

  利用政府和社会两大资源,促进力量聚合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所以,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其产业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更加强化政府与社会两大资源的整合。从政府的角度,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如成立指导小组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构建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联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服务和监管职能,引导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推进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文化产业发展市场秩序;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积极出台符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的扶持政策,比如对文化企业的税费减免、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用地优惠等。从社会角度,要加强发展文化产业的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鼓励非文化企业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充分运用联合重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向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坚持“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市场营销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催生各类文化企业蓬勃发展。(作者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

责任编辑:刘佳华 热词
主题教育
860010-1601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