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广州“食野”何以有禁不止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核心阅读

  广州不少餐馆当街摆卖的野生动物中,不少是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明令禁止猎杀食用的珍禽走兽。野味也是公款吃喝餐桌上的常客。少数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默许甚至保护,助长了野味的消费。专家认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野味比饲料喂养的肉类动物更有营养或滋补功效。

  广东号称美食之地,所谓“食在广州”,但这里所讲的“食野”,可不是广东话里说的“食嘢”(吃东西),而是吃野味。广东人嗜吃野味早已名声在外。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广州“食野”之风仍很盛,不仅不少餐馆当街摆卖野生动物,现杀现做;其中甚至包括不少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明令禁止猎杀食用的珍禽走兽。

  从乡野小店到市区大酒楼都有野味出售

  “T记”餐馆,隐藏在广州番禺南村镇偏僻的乡间。2月6日傍晚,记者通过多方寻访才找到。据说,这里只接待熟客。

  从南村兴南大道出发,一路兜兜转转,上了通往化龙镇的兴业大道,走不多远,就看到路边有一条小岔路。右转上坡,才发现这是一条高低不平的小土路,宽度仅容一车通过,车轮轧过,扬起阵阵烟尘。路的尽头,就是“T记”餐馆,一间看起来很简陋的农家大屋,门窗都很破败,人气却很旺。门口的沙石场地上,已经停了七八台车;屋内的灯火已经亮了起来,一些点了菜的食客围坐在桌边喝茶,等待上菜。

  这里的主打菜是野生鸟雀,记者从熟人口中得知,有针尾鸭、夜游鹤等,虽然地点偏远,环境简陋,但生意红火,价格也越卖越高,比如针尾鸭,前几年才一两百元一只,现在已涨到四五百元。

  第二天中午,记者又佯装是熟人介绍,要为外地来访老乡订餐,到这家店暗访,却见门口已经挂起牌子“春节期间放假歇业,时间从腊月二十七至正月初八,歇业期间可送外卖。”底下还留下了外卖电话。

  记者通过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个男性,听声音像年轻人,他坦然地告诉记者,针尾鸭一只438元,夜游鹤280元,最贵的是灰鹤,要980元一只。他说,由他们负责现杀现做,炖好后用简易容器装好,让顾客自行来取,拎回家放在锅里再煮一会就可以吃了。他还叮嘱,“春节期间很好卖,外卖已订出去十多单,暂时不会断货,但要尽快。”

  记者上网查询发现,针尾鸭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而灰鹤更是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游鹤也是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顶风吃野味并不都在穷乡僻壤。即使在广州繁华市区,公然吃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穿山甲的情况也存在。

  记者通过知情人联系到海珠区新港东路一家大型酒楼的某部长,佯称是想订餐。听说是熟人介绍,她放松了警惕告诉记者,过年期间照常营业,“地龙”(穿山甲的俗称)1200元一斤,“煲汤的话你们五六个人一斤半就够了,差不多1800元吧。”

  2月6日,记者来到广州天河区骏景花园西门的雀鸟轩酒家。记者以点菜的名义,来到后院,一股刺鼻的鸟粪味扑鼻而来,只见10多米长三层铁笼,各种各样的鸟或站或卧或扑腾,鸟笼前写有鸟名和标价:七彩鸟每只138元,飞龙鸟每只58元,花鸭每只168元,红龙每只68元。服务员介绍,还有海鸥、鸬鹚等几十种鸟,只要客人需要,都会提供。

  “有什么好吃的?”记者问。

  “有灰鹤、白鹤,768元一只,够三四个人吃的。”

  “还有白雪公主,就是天鹅,每只1280元。还没长大,是小天鹅。”服务员指着笼里一对白色的鸟说。

  “这是过山峰毒蛇,368元一斤,只剩一条了。冬季正是吃蛇的季节。”服务员鼓动说。

  有些鸟名是店里为避免检查起的“艺名”,如“天鹅”笼前的名字标“白雪公主”,一般服务员不介绍,初来的客人不会很清楚。价格贵的鸟,一般都是珍稀鸟类。而过山峰蛇、灰鹤、白鹤等,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多次查处依然有禁不止

  广东相关执法人员曾屡次对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打击查处,其一度有所收敛,但总是无法除根,屡禁不止。

  仅广州,从2012年9月中旬到12月31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出售和运输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广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主任连军豪告诉记者,每当秋冬季节来临,一些市民爱吃野生动物“进补”的风气就有所抬头,一些食肆、禽畜市场档主趁机大肆兜卖野生动物。对此,连军豪表示,从防疫的角度看,野生动物不宜吃。有资料显示,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禽流感、狂犬病、结核、甲肝等,其中蛇的患病率很高。

  2012年11月底,广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突击检查酒楼,在黄埔美香山庄等多家饭店发现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包括果子狸、海鸥、黑水鸡、夜鹭、水律蛇等。层层叠放的野味笼里,20多种动物开价最贵七八百元一只,最低也要数十元一斤。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现场有15种被禁止销售食用的保护动物,其中7种还是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保护动物是国家的稀有财产,需要我们共同保护。一些饭店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做起了非法买卖,还有很多人明知故犯,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确值得深思。”连军豪说。

  既有传统原因又有人为助长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赵细康认为,广东人嗜吃野味与岭南传统有一定关系:岭南文化对于“传统的东西”保存得较为完整,而这种“传统的东西”中就包含医学文化。“中医讲究阴阳平衡以及食物对人体健康的理疗,认为可以通过人的内力和中草药、补品等来平衡人体健康。”“广东人劝吃野生动物时,会说野生动物‘补’或者‘清火’,又认为野生动物污染少,他们觉得这些都对健康有益。”

  此外广东人吃野味,还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这里是过去中国的流放之地,高温、潮湿,气候条件恶劣,易传播疾病……过去认为人在这里生活比在其他地方更不容易。所以土生的广东人惯于通过食物和药物的疗法来调节人体健康。包括吃野生动物。”

  “广东过去被称为‘南蛮之地’,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当地百姓只能‘逮到什么吃什么’,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后,反倒成了粤人摆阔的方式。”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专家刘毅认为,经济发展后,随着广东人对厨艺的讲究以及对过往饮食习惯的延续,野味在人们的精心烹饪下成为美味。“野味在过去可能并不值钱,但因为吃的人多了,加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野味变得越来越贵,最初人们可能比较重视它的滋补效果和口感,到后来,它开始成为人们显阔的方式之一。”刘毅认为,当“显阔”成为一种需要,野味会在价格上呈现另一种扭曲,让本来稀缺的资源在价格上更贵,更切合一部分人为了显示身份、奢侈消费的要求。

  除了传统文化上的因素外,记者了解到,野味也是公款吃喝餐桌上的常客,少数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默许甚至保护,助长了野味的消费。据一些地方干部透露,在公务接待中,不乏有政府部门知法犯法,请吃禾花雀、穿山甲等野生动物的行为。

  “野味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神秘,它也只是一种动物性食品,营养含量无非是蛋白质、脂肪等,在营养上并不比普通的饲养动物更有优势。”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健仙说,即使二者有一点细微区别,也绝不会达到人们期望中的程度。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苏宜香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她说,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野味比饲料喂养的肉类动物更有营养或滋补功效。

  多数野味是下毒捕获的(链接)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介绍,目前民间偷猎的野生动物多为下毒致死,应尽量避免食用,以免危害身体健康。

  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科长杨丽娟告诉记者,目前林区偷猎狍子、野兔、野猪等野生动物主要有“下套”和“下药”两种方式。相比“下套”的方法,“下药”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而且可以连带抓住许多野生动物,因此市面上出现的大多数“野味”为下毒致死。

  据了解,被药物毒死的野生动物,其胃肠、肝脏、血液等分布有较多毒素,中毒时间较长的还将影响到肉质,一旦食用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记者采访的林区居民说,“野味”既不好吃也不安全,所以他们从来不吃。野生动物保护人士表示,希望市民为了身体健康和生态保护,杜绝食用野生动物。(记者 高星)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9日 04:18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