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心中装着群众 难事迎刃而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当前,群众对一些农村基层组织感觉不解渴,对少数农村基层干部评价不太高,有一种“距离产生美”的逆效应因素,往往做了一百件好事只要有一件做砸了或没做到位,就容易招致埋怨。但不可忽视的是,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在行为、作风、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也是重要诱因。因此,有的放矢地优化行为、改进作风、提高素质,通过转变自我来转变形象对于固本强基非常重要。

  农村基层干部身在基层,因而切忌高高在上,动辄以党委、政府的名义要求这要求那,倘如此,且不说这样做会损害群众自治的权利,更有可能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反而让本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发生意外。在去宣传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时,也需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清楚政策究其根本是为了群众的利益,是为了群众更大的好和更长远的好,切忌拉大旗作虎皮,拿着鸡毛当令箭。否则,群众肯定不买账。此外,在群众面前,决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以为自己比群众高明,对群众指手画脚。对于这种现象,毛泽东同志早就发出过警告:“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其实,越是农村基层干部越要换位思考,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群众对这件事情会怎么想,把自己当成群众,当成群众的小学生,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还有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抱怨群众功利,说如果不能给他们带去利益就别指望有好脸色。这种情绪要不得。因为,群众当然不欢迎只知道整天说空话、玩“花架子”的干部,而且群众即便现实些,也不会过分,他们不会要求乡、村干部去干县长、市长的事,只是希望农村基层干部把本来就该干的事情扎扎实实地做好。

  事实上,给群众办实事的范围是很广的,只要党员干部真去给群众办事,是可以办成不少事的。办实事,不一定就要跑项目、拉赞助。我们在调研中看到,有的地方一些基层干部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为群众联系住院看病,卖菜买种子,这些看似非制度性的行为,尽管做的是很小的事情,但很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再者说,群众不会只在意干部给他们干了多少事,更在意干部心中是否有真情实意。农村基层干部不能做走马观花的过客,不能做“钦差大臣”,更不能做采风猎奇的观光者,而应以群众自家人的身份,与群众端同样的碗,与群众睡同样的床,与群众干同样的活。如此长期坚持,日久自然会生情,患难当然有真情;以心交心,自会心心相印;我们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会装着我们。

  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不足也是一个大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农村往往是孔雀往外飞,很难成为藏龙卧虎之地,这就导致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难选、难留。对此,有的地方通过制度安排鼓励高素质的年轻干部“空降”到农村锻炼,这种探索已经初见成效。这对年轻干部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不仅可以对政策在微观层面的实际运行有切身的体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国情决定了,一个干部如果没在基层岗位上摸爬滚打过,就算身处高位也会力不从心。(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06:25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