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雅安城市精神对震后雅安科学发展的意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需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而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也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精神作支撑,一个城市也不能没有自己的城市精神。作为对雅安城市精神的表述,“秀雅民安,和谐幸福”包含了雅安这座城市所具备的厚重沉稳、生态和谐、包容开放、开拓进取等元素,对它的总结凝练,有助于雅安的科学发展。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雅安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灾情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积极救助。震后的雅安人在城市精神的鼓舞下,凝聚人心、汇聚智慧、统一认识、抗灾自救,初步彰显了雅安城市精神对震后雅安科学发展不可低估的作用。

  雅安城市精神的形成和凝练

  悠久的历史文化涵养了雅安城市精神。雅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活动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从战国到清朝,“雅”始终伴随着这个城市——雅州、雅都、雅属……1950年2月1日雅安解放,4月建西康省人民政府,省会设雅安,同月建雅安专区,1981年时改称雅安地区,2000年设立地级雅安市。如今,雅安市辖雨城、名山二区,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6县,以汉族为主,另有彝、藏等少数民族和谐共居。雅安是茶马古道起始地,是历代中央政府与藏、羌等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的重要地区,是汉族人民同藏、羌等各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雅安的“汉文化”、“茶文化”、“熊猫文化”、“三雅文化”、“民族走廊文化”、“红军文化”等独具魅力。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多彩而璀璨的文化,涵养了雅安人民包容开放、团结和谐的气质和性格,是“秀雅民安,和谐幸福”的充分体现。

  良好的生态环境滋养了雅安城市精神。雅安市具有世界罕见的生物生态景观资源,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坡,邻接成都平原,境内高原风光、原始森林、地热温泉、江河峡谷应有尽有,谓之“天府之肺”,是青藏高原东坡最“滋润”的城市。独特的地理地形条件造就了雅安在降水、云、气温、空气湿度、近地面风速等方面的特色,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夏季疗养胜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舒适的人居环境滋养了雅安人民灵秀通达、温文尔雅的独特气质和性格,是“秀雅民安,和谐幸福”的完美诠释。

  漫长的奋斗征程锻造了雅安城市精神。雅安地处川藏、川滇交界处,山区广布,与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接壤,素有“民族走廊”之称。雅安交通相对不便,信息比较闭塞,人们的观念比较陈旧,在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地区。为了改变落后局面,千百年来,雅安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茶马古道上有背夫洒下的辛勤汗水,“南丝绸之路”上有马匹留下的深深脚印。夹金山麓、青衣江畔,雅安各族儿女筚路蓝缕奋斗不已,用聪颖智慧和勤劳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业绩,铸就了勤劳朴实、团结友善的气质和性格,是“秀雅民安,和谐幸福”的鲜活演绎。

  雅安城市精神对震后雅安科学发展的意义

  铸就共同愿景,实现魅力雅安梦。伟大的民族当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引领伟大的事业。追求理想,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梦想,生于斯长于斯的雅安人民也希望自己的家乡天蓝水绿、美丽富饶,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五一”前夕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圆每个人的梦。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身处这样伟大的时代,每个人只要有志向、有追求、有奋斗,就一定能梦想成真。雅安人民勤劳勇敢、平和朴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梦想成真的期待,润育了雅安人民乐观豁达、拼搏进取的气质和性格。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只要雅安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历史也将见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雅安人民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实现魅力雅安梦。

  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发展是一座城市永恒的魅力,也是培育城市精神的沃土。城市精神是全体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需要获得认同、形成共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城市精神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必须立足于雅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社会实践是城市精神生成发展的基础,群众认同是城市精神落地生根的关键,鲜明的实践性和广泛的认同性是城市精神的突出特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在地震给雅安带来巨大损失和严峻挑战的现实条件下,只有立足雅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激发雅安人民走向美好生活、反映雅安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的城市精神,才会有合理的现实基础,才会被雅安人民普遍接受,从而增强认同感,提高认同度。

  体现自身特质,避免城市同质化。当代中国,不同城市的形象多呈现出同质性、趋同性的特点。震后雅安的城市建设应深入认识旧城的风格特点和文化价值,加强风格特色的保持和维护。在重建过程中,对城市格局、街巷肌理、建筑形制等方面的文化个性应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给予新鲜体现。历史和地域环境是城市的根,除了体现为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载体外,还应有鲜明的有形物质载体。连接城市历史和现实的纽带不能被割裂,城市的根脉和灵气不能被碾压,城市的传统底蕴和本土特质不能被弱化,城市建筑风格、产业结构、发展思路、区域定位、布局规划等应力求避免雷同。唯有如此,城市精神在现实中才能彰显出个性。对雅安来说,只有在“秀雅”、“和谐”上做文章、下功夫,才能真正体现“秀雅民安,和谐幸福”的城市风貌。

  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一种通过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感召力而吸引他人的能力。雅安所凝练提升的城市精神,正是这种拥有自身本质胎记和文化识别的城市精神。在经历了地震灾难之后,雅安城市精神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需要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个人都是一个形象、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张名片,都要以良好的市民素质、高尚的价值追求、优雅的城市形象展示于世人。

  今天,雅安人民在雅安城市精神的鼓舞下,化悲痛为力量,把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四面八方的爱心转化为自强自立、重建家园的豪情壮志,把为追求“雅安梦”而凝练出来的雅安城市精神融合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工作中,坚持不弯腰、不低头、不服输,依靠自强自立、团结奋斗,共筑魅力雅安梦。(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 何临春 赵 亮)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9日 06:3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