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媒体盘点:总理首访都去了哪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制图/沙楠

  “一国领导人上任后首先访问哪个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走向,也意味着该国与目的地国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和急迫。

  纵观20多年来中国历任总理的外交首秀不难发现,首访地的选择通常体现着外交构思中的“匠心”,在不知不觉中,也将总理的风格与形象展现在国际舞台上。”

  李克强首访

  时间:2013年5月

  国家: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国

  外交首秀体现“组合”

  今天,李克强总理启程出访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四国,这也是他作为总理的任上外交首秀。

  “新兴经济体、传统‘全天候伙伴’、老牌工业强国、世界金融中心”,李克强总理上任后的外交首秀“思路清晰”,与习近平主席的任内首访“紧密配合”,正在体现中国要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关系的践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可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总理外交首秀选在印巴,这还是第一次。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介绍,印度是中国重要的邻邦,经贸领域合作规模庞大,另外,边界争议的存在让对话显得更为必要。巴基斯坦则是中国传统“全天候”朋友的代表。

  而访问德国,在外交学院专家熊炜看来,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选择。目前,中德关系处于非常好的时期,德国各个政党对华态度友好,无论哪一政党当选,对华政策都不会发生改变。两国相互敬重,还设置了政府间磋商机制。经济上,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的支柱。另外,两国领导人互访频仍,这在国际政坛上也非多见。

  对于瑞士,外交部日前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介绍情况时透露,刚刚结束的第九轮中瑞自贸协定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分析认为,这次访问将对“只欠东风”的中瑞自贸区谈判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对中瑞和整个中欧经贸关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可金评价,从2008年到2012年,四年期间,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外交更加强调中国的政治影响以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负责任地崛起。李克强总理此次首访行程是一系列国家的组合,也是这一外交理念在这一次出访安排中的体现。

  温家宝第一任期首访

  时间:2003年4月

  国家:泰国

  一场“非典”决定的外交首秀

  温家宝总理第一任期内的外交首秀是去曼谷开了个会。

  2003年4月正是“非典”肆虐的时候,温家宝就任总理后首次踏出国门可谓临危受命。面对同样饱受“非典”之苦的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微辞,他在曼谷机场回答一位记者提问时说:“我这一次来,就是敢于面对现实和面对世界,请你相信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

  当年年初,非典型肺炎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和其他地区持续蔓延,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饱受“非典”之苦的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颇有微辞,中国与东盟的睦邻关系经受着“非典”的考验。

  在这一情况下,新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承担起传达中国政府态度与责任感的角色,出席于4月底举行的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关于非典问题的特别会议,共同商讨应对“非典”危机的战略。

  根据记录,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加强地区合作,采取切实措施防治“非典”和消除其威胁的问题。

  温家宝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向东盟国家介绍了中国抗击非典的实际情况和防治非典的具体措施,传达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信息。

  成果
  化解非典风波

  温家宝总理任内的首访时间短暂,参加会议时间不到一天,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他在会上发表的讲话表达了中国作为抗击非典的积极参与者,正在与东盟国家一道商讨防治非典的办法,这也赢得了与会各国的理解和赞许。

  当时,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评价说:“这是一件外交上干得非常漂亮的事情。像非典这样突如其来、无法预料的事情,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无法从容应对的。”

  海外媒体则认为,这次外访,温家宝以其忍辱负重,坦白诚恳的态度,表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务实态度和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温家宝第二任期首访

  时间:2008年3月

  国家:老挝

  为“次区域合作”奔赴“月亮城”

  “中国与次区域各国山水相连,友好往来源远流长。”“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当时老百姓不太常听到的词,中国政府对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视使得温家宝总理第二任期首访到达老挝首都万象——这个被称为“月亮城”的地方。

  应老挝总理波松·布帕万的邀请,温家宝第二任期首访到了老挝,并出席于2008年3月30日至31日在万象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

  所谓次区域经济合作是相对于区域经济合作而言的,指若干个接壤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形成于1992年,成员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国,宗旨是加强经济联系,消除贫困,促进发展。

  在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全面阐述中国对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未来发展的主张,并就贸易运输便利化、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等提出一系列倡议和举措。

  成果
  逐步形成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

  这次会议结束后,一位多年来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亚行官员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机遇和成果“将远远超出几条公路和几项基础设施建设所涵盖的范畴”。

  2008年6月6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论坛在昆明正式成立,自此,中、越、老、柬、缅、泰六国的交通走廊将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成熟的经济走廊,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以中国和老挝的合作为例,两国2009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到2012年,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总额达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8%。中老贸易增速居对东盟贸易首位。

  朱镕基首访

  时间:1998年3月

  国家:英国、法国

  为了香港,为了亚欧合作

  1998年3月31日起,朱镕基担任总理后首次出访,选择了英国和法国。

  在英国访问的第一天,有记者在朱镕基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后问道:“这次访问有什么样的成果?”他“不客气”地回答:“我刚来,哪有什么成果。”

  朱镕基鲜明、甚至有些犀利的外交风格引起人们关注,也让媒体“吃了苦头”。

  6天访英行程中,他出席了在英国举行的第二届亚欧会议并发表讲话,就发展亚欧互利合作问题阐述中国政府的四项主张。

  4月6日至7日,朱镕基访问了法国。

  朱镕基此次出访前,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取得了进展。当年2月,欧盟决定,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无论是欧盟主席国还是成员国都既不提出、也不联署针对中国的提案;3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名为“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新的对华政策文件,以扩大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对话和合作,欧盟关于加强对华关系的明智之举受到了中方的欢迎和赞赏。

  作为就任总理后的首次出访,朱镕基选择英国还有什么考量?张胜军认为,一来是为香港回归祖国后的中英关系,也为香港“吃一颗定心丸”,同时,东南亚金融风暴后的亚欧合作也是需要努力探索的议题,另外,也不乏持有为当时中国宏观调控软着陆学习经验的考量。

  成果
  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朱镕基总理的5年任期内,中欧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并在2003年确定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欧之间的贸易额呈爆炸性增长,并于2003年达到1252.2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影响,那就是让人们认识了朱镕基在外交上鲜明的风格和务实的作风。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是这样评价朱镕基的答问风格的:“他回答问题绝不敷衍,总是仔细聆听,然后就你的问题,作适度回答。”

  李鹏第一任期首访

  时间:1988年11月

  国家: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为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访泰

  1988年11月10日至24日,李鹏应邀分别对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他担任国务院总理后的首访。

  动身前,他在首都机场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一位越南记者问:“总理先生为什么选择泰国作为第一个访问的国家?”李鹏风趣回应:“我感到有点奇怪,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不是泰国记者提出来,而是越南记者提出来。当然我还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李鹏说,中国和泰国是近邻,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两国领导人经常互相进行友好访问。另一方面,中国和泰国在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上有着相似或者是相同的观点。中国愿意就解决柬埔寨问题交换意见。

  访问中,李鹏与泰国总理会谈时强调,中国政府在柬埔寨问题上不谋私利。中国支持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争,完全出于主持正义、反对侵略。中国赞成公正合理地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

  结束对泰国的访问后,李鹏飞赴澳大利亚。当年是澳大利亚200周年国庆,此前李鹏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多次邀请,所以有了这次访问。

  有趣的是,李鹏的专机在飞往澳大利亚途中曾飞越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上空。他从飞机上分别向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发电致意。

  成果
  与邻国外交关系迈出试探性一步

  张胜军认为,1988年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压力都没有现在复杂。李鹏总理当时的出访东南亚,是积极参与周边事务的表现,周边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外交重心所在。

  同时,张胜军评价,这次访问与泰国的友好关系迈出很稳健的一步,对于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则迈出试探性的一步。

  李鹏第二任期首访

  时间:1994年4月

  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

  被推迟一年的首访

  李鹏总理第二个任期的首访之旅有些周折。原定于1993年4月28日至5月9日前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进行正式访问。但出发前两天,外交部发言人突然宣布:李鹏总理因患感冒推迟访问。

  这次行程推迟了近一年时间。1994年4月18日至30日,李鹏重启对上述5国的访问。

  一系列边界问题的协定,是这次访问的重头戏。在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一致认为,应抓紧时间,以法律形式落实以往达成的协议。同时对某些尚未达成一致的问题继续进行友好的谈判。在哈萨克斯坦,两国签署的哈中边界协定是这次访问的最重要成果。

  此外,反民族分裂方面的共识也成为亮点。在哈萨克斯坦,李鹏总理对哈政府表示不允许民族分裂主义者在哈从事反华活动的立场表示赞赏。

  《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点出了这次出访的意义:同邻国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极为重要的内容。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决不会改变,中国永远是周边国家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好邻居。

  成果
  对中蒙边界安宁起到重要作用

  李鹏卸任后,对第二任期的首访做出了自我评价。

  他在《李鹏外事日记》中写道:“1994年,我访问了哈萨克斯坦等中亚4国和蒙古,就解决中哈、中吉边界等问题达成一致。中亚与我国在经济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发展贸易有着广阔的前景。中国与蒙古签订了友好合作关系条约,这对中蒙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保持长期安宁将发挥重要作用。”(记者 岳菲菲)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9日 09: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