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芦山六成受灾户已过渡安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废墟中的砖头木头派上用场

  木头的柱子、房梁,勾勒出一间屋子的框架。“准备建一间厨房,这些木头是从老房子废墟里捡出来的。”骆正霞站在自家的过渡安置房前,整理修建厨房要用的材料。

  端午节前,记者从芦山县龙门乡了解到,通过就近就地取材,龙门乡正以每天200户左右的速度推进过渡安置房建设。

  废墟中的砖头和竹子派上了用场

  骆正霞是龙门乡古城村月光组的村民,她家是最早建过渡安置房的。走进约30平方米的屋子,一张布帘将屋子分隔成客厅和卧室。“家里4个人,将就能住了。”

  细看房屋,木头的立柱,彩条布的“墙壁”,水泥瓦的屋顶,砖头拼接的地面,在门上部还钉了一排纱窗。骆正霞说,自家建过渡安置房,把废墟里能用的材料都捡出来,大部分都能派上用场。过渡安置房建好,花了1000多元钱。

  骆正霞家旁是骆炳燕的家,60平方米的房子隔成了两室一厅。客厅里放着布艺沙发和大彩电,卧室里还放着电脑。“墙壁”和石棉瓦屋顶之间相隔10多厘米,便于屋内采光和通风。

  “买了材料后是部队帮忙修的。”骆炳燕说,砖头是从废墟里捡的,其他材料买得比较多,用了4000多元。

  而在龙门乡王家村王家坝组,记者看到一排用竹子搭建的过渡安置房。村民王文春说,这里住了10户人,都是老邻居,竹子是各家地里砍的。房子是建在坡地上,于是仿照吊脚楼样式,下部高出地面一段距离,可以防潮。

  政府指导、群众参与的科学搭建

  龙门乡乡长陈钢告诉记者,过渡安置房搭建有一定原则,要避开地质灾害点和下一步建设规划点,还要考虑到生活生产的方便。全乡的过渡安置房以分散搭建为主,集中搭建的比较少。分散搭建的多数在原房屋附近,集中搭建是村民自然形成的,政府会给予一定的指导。

  龙门乡在农户开始修建过渡安置房时,每户补贴2000元。入住一星期后,再每户补贴1000元。“以搭建60平方米的过渡安置房计算,群众就近就地取材,补贴费用基本能够。”陈钢说,县农工办和乡政府共同联系质量有保证的建筑材料,在各场镇建立供应点,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龙门是竹乡,好多农户搭建过渡安置房时都用竹子编成墙壁,外罩彩条布,这样少花钱,又通风。”

  芦山逾60%受灾者已过渡安置

  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2日,芦山全县农村已过渡安置19926户,占应安置户数的65.9%;城市已过渡安置6017户,占应安置户数的62.7%。

  县委副书记王强介绍,全县有投亲靠友、自建过渡房、城市板房、租房、借房、外出务工等多种过渡安置形式,因此县上已专门出台政策稳定房租和建材价格。城区住宅的租金最高指导价不超过每月每平方米8元,其余房屋不超过每月每平方米6.5元。(记者 陈四四)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 15:51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