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亲戚”入村 亲不亲自在民心——甘孜州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调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沿国道318线,从海拔2530米的雅江县城往理塘县城方向坐车颠簸爬行17公里后,就能看到雅江县河口镇麻格宗村村干部阿志玛的家。雄浑的剪子弯山下,竖立着醒目的大红招牌,由三层藏式民居改造成的青年旅社已成为川藏骑游“攻略”中广受推荐的驿站。仅去年,旅社就为阿志玛家带来超过10万元的纯收入。

  在麻格宗村,一年时间,这样的驿站,已经从原来的“独此一家”发展到10来家,有力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我们村刚好在川藏线天路起点,以前人穷志小,不懂经营之道,抱着‘金饭碗’要饭。自从干部‘亲戚’进村,帮大家争取贷款、出谋划策,这日子更有奔头了!”阿志玛笑着对记者说。

  为改变资源少、基础弱、增收难的现状,甘孜州从去年开始大胆创新,以结对认亲、同心同向、爱心帮扶、宣传教育、共建共创和幸福工程六大活动为载体,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群众增收。

  一年过去,进展如何?成效怎样?记者近日深入甘孜进行了调查。调查一:“结对”创新在哪里?

  5万余名公职人员与20余万户农牧民认亲结对,每位农牧民都有干部“亲戚”,真正做到双向全覆盖,不留盲区、不挂空挡

  去年6月起,甘孜州委组织5万余名公职人员与20万余户农牧民认亲结对。“群众工作年年提,年年搞,这次结对认亲,跟以往有何不同?”沉思片刻,得荣县奔都乡俄木学村党支部书记次仁邓珠掰起手指头:“最大的不同,一是全村100%覆盖,每个村民都有干部‘亲戚’;二是真抓实干,干部‘亲戚’不仅常来看望我们,还帮我们搞建设,解决各种困难。”

  在地处干热河谷地带、与云南香格里拉县接壤的奔都乡,共有15个机关单位、154名干部职工与这里的318户、1859人结对。在俄木学村,州级领导和县教育局、乡派出所、乡司法所以及乡干部认“亲戚”,实现与村民结对全覆盖。其中,一位副州长一人就结对6户村民。“这次结对认亲真正做到双向全覆盖。”州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州委组织部副部长仁青告诉记者,一头是公职人员全覆盖,教师、医生、部队、工勤人员也要一对一或一对多认亲,“不像过去只有几个领导在行动,或者以单位的名义集体行动”;一头是所有公职人员覆盖所有农牧民群众,“要求每半年要清理统计一次数据,实时更新,不留盲区、不挂空挡。”

  活动中,州县级领导还直接联系532座寺庙,并与3437名僧尼结对“交朋友”,这是此次群众工作的亮点之一。

  在乡城县,县政协主席丁淑群不仅联系相关部门帮助正斗乡日西寺推进“五通”工程,还推荐格绒多吉活佛到佛学院学习进修。九龙县吉日寺、华丘寺的饮水、道路等问题,也在九龙县交通运输局、县委农办结对干部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目前,甘孜州已为14110名僧尼建立健康档案,11500名困难僧尼进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和城市“低保”供养,9136名僧尼受资助参加城镇医保和“新农合”,51座寺庙“五通”建设和33座寺庙危房改造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正在推进,221座寺庙正在建立图书室。僧人们纷纷对结对干部说:“呷珍切”、“图吉切”(感恩、感谢的意思),还表示,一定把寺庙管理好、把宗教政策落实好,爱国爱教,维护藏区团结稳定!调查二:干部“亲戚”怎么当?

  州、县、乡三级共同参与的群众诉求会商解决机制,打破了结对部门和个人的局限,整合各方力量,推动解决基层难题“平白无故去一个陌生人家中,别人会欢迎你吗?过年过节问候下,送点钱物,就算亲戚间的联络感情了吗?”记者的疑问,最初也同样存在于康定县群众工作局职工邓耀辉的心中。

  邓耀辉在《民情日记》里写到,刚接触这项工作时,心里有排斥情绪,认为是走过场,但上门跟群众交流后发现,群众非常希望并愿意与干部接触沟通。“群众向我们敞开门,我们也必须用真心、真情、真爱去认亲,用实际行动去帮亲!”

  在炉霍县新都片区工委干部俄色看来,当好群众的“亲戚”,要成为群众危难时的“靠肩”。结对“亲戚”因火灾事故所有财产付之一炬,俄色带着他连续奔波于县机关单位、茶楼商铺、农村牧区,募集到救灾款3万余元,为“亲戚”雪中送炭。

  在团州委干部仁孜克珠眼中,当好群众的“亲戚”,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为群众排忧解愁。从远赴石渠县为结对的阿妈做晚餐、交流谈心,到捎去风湿膏药、保暖内衣,再到为阿妈生病的儿媳妇申请特殊医疗救助,克珠被阿妈称为“好儿子”。

  在州委宣传部部长毕世祥看来,当好群众的“亲戚”,不仅要物质帮扶,更要重精神帮扶,为群众树立生产生活信心。在甘孜州儿童福利院长大的仁真翁姆过去害怕与人交流,在“爱心爸爸”毕世祥的持续鼓励下,如今变得开朗自信,“再也不会觉得孤独了。”

  个人所为有限,汇聚能量无边。为使结对认亲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爱心帮扶、共建共创和幸福工程等活动也在甘孜基层同期展开。干部“亲戚”走访发现、收集到民生难题、发展难题,可以通过州、县、乡三级共同参与的群众诉求会商解决机制进行反映反馈。“这就打破了结对部门和个人的局限,整合起了各方面力量,有效推动基层难题解决。”仁青评价说。

  州、县、乡三级干部“亲戚”的到来,让俄木学村村民第一次不出村便享受到免费的上门体检服务,困扰全村的灌溉用水和产业发展问题也开始逐步解决;一度缺水、缺电的金鸡坝村,在干部“亲戚”到来后大变样:路通了,电通了,人畜饮水改造也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如今,金鸡坝村3公里的旅游环形干道正在建设之中,“农家乐的生意肯定会更红火,再加上半高山蔬菜、优质水果等农业产业,相信金鸡坝的未来会更好!”村支书许忠平信心满满。调查三:藏区面貌有何变?

  干部的观念和作风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转变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红红火火开展

  过去,一些群众不理解干部,也不愿意配合党委政府的工作。“我们乡2008年开大会时,只到场14人,其中11个是干部。”甘孜县昔色乡党委书记泽仁洛加说,结对认亲刚启动时,有干部还吃过“闭门羹”。

  “用心用力用情为群众做实事,群众自然会尊重你、信任你。”结对认亲一年来,泽仁洛加体会最深的是群众思想转变了,对党和政府更加信任和拥护了,干部到寺庙、群众家中,僧尼、群众真心欢迎;全乡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有矛盾纠纷,也会主动找政府帮助调解。

  结对认亲在改变群众思想观念的同时,也改变了干部的观念和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对此,州直工委宣传部长叶向军感受深刻。他清楚记得,第一次走进德格县的结对“亲戚”拥措家,拥措端出热茶、小心翼翼翻出仅有的一点盐巴为他们放上时的心灵震撼。“通过结对认亲,与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切感受到了群众的苦处和难处。”叶向军感言,“机关工作不走过场,就必须主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

  结对认亲更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加快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道孚县开展结对认亲活动以来,总投资2.3亿元,安排落实民生项目193个,同比增131%,争取各类扶贫资金2298万元,改善了2114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康定县塔公乡江巴村68户村民在县委办“亲戚”的帮助下,发展起酸奶基地,不仅专门设计了精美规范的包装,还启发和引导了牧民用市场化手段推销自己的畜牧产品。“村民增收是没问题了。”村支书呷让甲高兴地说。

  如今的甘孜,环境更美,民心更顺,干部队伍充满活力,各项工作也正红红火火开展。在海拔5000多米的理塘县曲登乡,牧民纷纷主动要求与干部职工结对;丹巴县太平桥乡群众还自编“啦啦调”传唱群众工作好政策:“群众工作全覆盖,干群关系大改善,喜怒哀乐有人问,冷暖疾苦有处言。”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13:5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