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解放日报:眼光究竟向着何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眼光向下,才能将身子沉下去。刹住“四风”,合乎党性,顺乎民心。作风改进了,眼光时时向着群众,党群关系空前紧密,我们就拥有无往不胜的政治优势

  正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获得普遍的期盼和响应。近日出席一个社区党员组织生活会,听不少年轻人说道:“聚焦 ‘四风’,对头。身为党员干部,岂可不问群众疾苦,眼里只有自己?”老同志接过话茬:“即使从前革命战争时期,掌握的资源有限,我们都是一进村就访贫问苦,解决这帮助那。眼光向着困难群众,才合乎党的优良传统。”

  眼光向着谁,宗旨为着谁,容不得任何模糊。

  党的92周年生日刚刚过去。此时此刻,回望既往的奋斗岁月,可以更深切地体会“立党为公”的宗旨。想当年,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立党建军,所为何来?拒绝狭隘的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打算,抱负最深刻的人文关怀,要削尽不平见公平,要创设一种崭新的制度安排,让全体人民包括做牛做马的无产者都能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就这样团结人民一路走来,将破碎山河升华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将这样一路走去,迎接中国梦的灿烂图景。

  可是前进途程中,违背我党宗旨的“四风”日益成为一种干扰、一种阻力。少数党员干部,受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濡染、侵蚀,甚至已经锈迹斑斑。“胸中不正,则眸子紈焉”,宗旨意识削弱导致群众观念淡薄,有些人眼光所及只是一家一姓乃至一己之私欲,压根儿不关注贫困群体之疾苦。难忘一位领导干部来到西南某经济薄弱地区对官员的劝诫:“当我们住着宽敞的住房时,要想到还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住茅屋草舍;当我们接待客人举杯畅饮时,要想到还有一些老百姓少衣寡食,有的甚至一辈子未吃过一桌完整的宴席;当我们外出开会以游代会时,要想到农村还有部分老人一辈子连县城甚至小城镇都没到过。”乡野存困,生民多艰,一连串“要想到”,令人为之触动,萦怀心中。

  奈何,部分为官者硬是想不到,也看不到。他们希望上上下下看到的,是所谓的“政绩”。在其眼里,百姓衣食住行算得了啥,要“大手笔大形象”才过瘾。殊不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政绩形象”务须公众认同。有些人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本末倒置了。乡村修不起渣土路,父老生病没钱治,小学校舍摇摇欲坠的地方,城中心却矗立巍巍市政大楼,冒出硕大喷水鲜花广场,开辟宽阔豪华水泥路。论者讥评“城里像欧洲,乡村像非洲”。其实富如西欧,人家的市政厅也崇尚实用俭朴,笔者在游历中没见过有这般美轮美奂的“形象工程”。

  共产党人应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担当。民生解困无小事。河南林县老书记杨贵,领导民众在太行山上打造出人工天河红旗渠,事业宏伟。但那一回,林县四方脑山村臭虫成灾,许多村民纷纷离家上街睡,他闻讯表态“这也是大事”,立马请来专家根治了虫害。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所有人的福祉都要关心。手心手背都是肉,企业方、劳力方,都要维护好、照顾好,令其各尽所能发展。但在调整社会利益矛盾时,要看到“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向弱势者倾斜。“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才叫社会平衡嘛。

  眼光向下,才能将身子沉下去。刹住“四风”,合乎党性,顺乎民心。作风改进了,眼光时时向着群众,党群关系空前紧密,我们就拥有无往不胜的政治优势。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0日 09:40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魏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