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进一步加以领会。

  一、长期执政的民心基础

  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为劳苦大众的利益舍生忘死奋斗,使人民群众从共产党人的身上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共产党也依靠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全部活动的立足点和归宿。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人民群众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诉求,共产党绘制了中国繁荣富强的宏伟蓝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下,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基业。三十多年前,针对僵化的体制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太低的现实,中国开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社会,亿万人民参与其中,见证了中国的巨变。成功执政的实践,奠定了党在新时期开拓进取的民心基础。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在推动中国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时刻警惕权力对党的侵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创新模式有效解决党群关系问题、解决党员干部作风问题。这也是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保持着青春与活力,不断引领中国创造奇迹的重要秘诀。

  二、凝聚民心的紧迫要求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在信息化、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的状况下,一方面,群众对切身利益更加敏感,群体性事件的引爆点在增多,党统筹协调群众工作的难度在加大;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不闻民间疾苦、不问群众冷暖、不知民情民意,联系和发动群众的能力有所下降。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这些问题的叠加,使党群关系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党依然有失去民心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在党群关系上积累的成功经验,是党的宝贵财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开大幕之际,结合现实重温党的历史,我们依然能够从党的历史中寻找到凝聚民心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并强调要借鉴延安整风经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延安整风时,通过集中整治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团结,进一步树立起了党在人民群众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并强调要借鉴延安整风经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延安整风时,通过集中整治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团结,进一步树立起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党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净化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研究,继承发扬。

  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是改进党风的基本原则。改进党风,还必须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与黄炎培那段著名的谈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黄炎培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在推行各项建设过程中,重大决策形成与实施的好方法。在各项建设的决策中,一定要信息公开透明,虚心倾听群众意见,认真回应群众关切。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党的组织越是不回避矛盾,与群众的沟通越是充分,就越容易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和群众心心相印,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做大做强。

  (作者:宁志一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0日 15:07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