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为民务实清廉丰富党的群众路线内涵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核心提示

  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涵。为民是根本。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才会珍惜权力、拒绝贪腐。务实是途径。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显清正本色、廉洁品德。清廉是关键。只有坚持崇高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才有人民信任、群众信服,才能专求实效、力争实绩。为民务实清廉三者辩证统一,环环相扣,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层次,拓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空间,升华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境界。

为民立场方向的灵魂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树立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对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理论确立党的宗旨

  党的宗旨集中体现政党的立场和目的,是由政党的性质及其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确立了为无产阶级利益和人类解放而斗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宗旨、目标和纲领。能否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始终代表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

  1871年,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了“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的论断,主张“普选制不是为了每三年或六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代表和压迫人民,而是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

  列宁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创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他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写道,无产阶级的写作“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在他看来,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先锋队不能脱离群众;共产党员“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只有正确表达人民的想法才能管理国家。正因为列宁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建立了一个好的布尔什维克党,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践行宗旨铸就历史伟业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规定,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以开展群众运动为己任。1925年10月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全面阐述和践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根本宗旨。在党的七大上,他进一步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重庆谈判期间,他还为大公报社职工题词:“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在全国范围内执政、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对坚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认识和实践在深化、发展。1956年至1957年间,毛泽东同志针对苏联个人崇拜等经验教训,提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要执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后来发生的“文革”,表面上是轰轰烈烈搞群众运动,实际上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滋长蔓延,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和发扬党的根本宗旨与优良作风,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首创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3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党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恪守宗旨实现伟大梦想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对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党性修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才能确立起来。一些党员干部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宗旨意识淡漠,群众观点模糊,经受不住金钱、美色、权力的诱惑,大肆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走上了腐化堕落的道路。必须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工作观,努力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恪守党的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民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党群关系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信任上下功夫,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上下功夫,在坚持以人为本、解决群众困难上下功夫,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建立和完善服务群众制度,推动群众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习近平同志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具体说来,要建立党员服务群众网络,通过各级、各类党员服务站(点),开展各种服务群众的实践活动,履行党员承诺,发挥党员作用。要把党员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作者:罗文东 易艳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务实民心所向的品质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务实是党性的表现,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民心所向的优秀品质。为民和清廉,只有在务实中才能真正实现。务实与求真、重行、实干共同构成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特征,成为凝心聚力托起中国梦的基本精神状态。

  求真务实是党性的集中体现

  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品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就是把社会实践引入了哲学。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旧社会中预见新社会,在现实社会中把握社会变革的条件,发现变革社会的现实物质力量。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求真务实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成为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等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教条主义中,在认识论上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理论必须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延安时期,他给中央党校的校训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给《解放日报》的题词是“深入群众,不尚空谈”。他指出,教条主义者脱离实际,以书本吓人,空话连篇,不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有哗众取宠之心,是党性不纯的表现。

  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知和行是一对核心范畴。一方面,无论是知先行后说、知行合一说还是行先知后说,知和行总是密切联系的。另一方面,知与行主要讲的是人生在社会中的自我完善,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参天地赞化育。要求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强调躬身行事和经世磨炼,并主张对行为不断地自我反省。毛泽东同志写 《实践论》,汲取了关于知与行关系的思想,而且把个体的道德践履推向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把务实也作为道德的要求,并提到了党性表现的高度,而且把自我完善推向了为人民服务之中,务实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旨归。这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因素,也反映了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需要特别重视党与群众关系的特点。

  务实重行是作风建设重要特征

  强调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并具有中国文化因素的务实精神,形成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作风,指的是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党的作风,是党的宗旨、理论、规范,在党员干部的社会实践中的行为体现。所以,重行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作风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大创新。在马克思、列宁政党学说基础上,特别是在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作风建设。把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密切地结合于党的革命实践之中,密切地结合于党的纲领、组织和干部的价值提升和道德修养的过程之中。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党的三大作风,既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又是共产党人在思想上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正确的理论和决策必须与实践结合,这个实践就是人民群众从事的社会生产实践,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贯彻下去,通过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开展自我批评,不断提高理论、决策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追求理想言行一致,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提出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凸显了一个“实”字。这表明,作风建设的重心从反对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思想方法向反对脱离群众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转变;务实重行的针对性从反对主观主义为主向以反对形式主义入手转变;更突出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

  务实重行的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不仅着眼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而且着实从党的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又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现实路径和价值文化,推动着党的制度建设。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凝炼务实重行的作风,与制度建设相辅相成,以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务实实干是托起中国梦唯一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的要求。新形势下走群众路线,推行务实精神的重要体现就在于实干。

  实干必须克服形式主义的积弊。在执政条件下,党内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其主要表现有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产生形式主义的原因,既有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更有脱离群众的个人主义。形式主义是精神懈怠和脱离群众的最基本表现,也是作风拖沓和消极腐败的温床。只有下决心克服形式主义,才能大兴实干之风。

  实干必须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构筑党员干部的政绩观。要深入群众,到群众最需要和最困难的地方,关注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需求,群众情绪。在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发展好、维护好、协调好群众的利益,特别要着力于改善现实的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呼吸相通。

  实干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责任。要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领导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变革实践,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干必须善于倾听群众的批评,打铁先要自身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切实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力戒形式主义,做到 “不虚”,解决突出问题,做到“不空”,紧紧围绕主旨,做到“不偏”;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作者:丁晓强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清廉政治文明的基石

  把清廉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凸显了我们党对于自身建设和清明理政的高度自觉与高度负责。

  清廉,政治建设的基础理念

  清者,明也,与浊相对,激浊而扬清自古就是中国政治家的理想和追求,百姓拥戴清官,官场倡导清流,清、慎、勤也因此成为传统政治体系中广为认可的政治箴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对从政者的最高评价。廉者,政之本也。《吕氏春秋》云:“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因此,廉政也作廉正。从此可见,化约到现代政治话语中,清廉代表了现代政治的公平正义原则,是现代政治的主要依归。

  清廉是对权力的有效约束。从西方政治学的逻辑来看,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监督遏制权力成为制度设计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政府被视为“必要之恶”,国家被形象比喻为“利维坦”,进而不懈追求政治的透明,达于限政。从制度设计上,监督制约权力成为主要目标,因此分权成为主要的制度手段。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政党政治是实现程序正义的重要政治形式,从而,政党间的监督成为监督权力运行的有力工具。

  清廉是政治稳定性的持续动力。政权要想持续永久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清廉是必要条件。按照亨廷顿的理论,政治稳定性、是不是民主,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而一个政府的清廉指数直接影响政治的稳定性。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执政党,只有保证政治的清正廉洁,才能不断巩固和稳定执政地位,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因此,清廉也是政党适应性要面临的主要课题。

  清廉是政治文化中的正能量。无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还是现代政治文明,清廉都是政治文化中正能量的表现,是社会普遍接受认可的政治文化。清廉不张,就会衍生出腐败的种种潜规则,动摇政治文化并渗透社会文化,从而影响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清廉,共产党人的本色追求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将清廉政治作为主要目标,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廉政经验,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本色。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强调:“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1939年,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把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作为共产党员的重要修养。194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把“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政策。1989年9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陈云同志有“三不准”:不准家人搭乘他的车;不准家人接触他看的文件;不准家人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1993年8月,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重申要建设廉洁政治。

  在制度建设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参议会和政府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共产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不仅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密切联系了群众,起到了良好的相互监督、实现廉政的作用。延安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延安整风不仅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而且从客观上使共产党政权更加清正廉洁。因此,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分别接受蒋介石和毛泽东宴请后由衷地发出“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的赞叹。

  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反”、“五反”运动是直接针对腐败问题的政治举措,是为“进京赶考”的承诺交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到“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从完善体制机制上治理腐败,并认识到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要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

  清廉,拒腐防变的精神长城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治国当先治吏。纵览古今中外,腐败致身败、家亡、党颓、国破者,数不胜数。廉吏包拯在《乞不用赃吏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一语道破腐败是政治之大敌的真理。

  腐败,小则亡身。腐败往往因小贪而起,至大贪而不可收拾。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利益分化明显,法律制度尚需完善,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日益多样化,某些人因贪腐而走上不归之路。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常怀临渊履薄之心,常思“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中国梦持续凝聚正能量。

  腐败,大则亡党亡国。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大都是通过政党来组织和运转的,治理腐败当从政党建设抓起。腐败不仅会不断侵蚀政权的根基,而且可能毁灭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苏联共产党的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历朝历代更替的周期律也昭示出腐败亡国的真理。对于一个政治组织来说,腐败就是一个毒瘤。腐败会削弱组织的战斗力和公信力,失去广大的群众根基,最终,由沉疴深入骨髓,随时有覆灭的危险。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清廉,德治法治的共同取向

  清风聚正气,廉政促发展。实现清廉政治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人一党之责,而要靠全社会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政治监督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借鉴传统政治的积极因素,构建现代政治文明框架下的清廉政治需要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以德律己、以章束党、以法治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以德治国的最高境界,加强德治与党的作风建设的最终宗旨是一致的,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德治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用传统文化克己修身,用历史智慧通达明理,用专业知识提高水平,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欲、慎微、慎独。加强德治需要构建和谐健康的政治文化,借鉴学习现代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形成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的良好氛围。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需要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体制机制的完善。作为执政党,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使党内监督有章可循、政党监督运行有效、社会监督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党员,要把党章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用党章约束自己,在实践中践行对党旗的庄严承诺;要自觉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党章的标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另一方面,政党监督也是政治监督的有效形式,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政治监督能力。最后,在社会监督方面,充分完善社会媒体监督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水平。

  晨钟暮鼓常盈耳,激浊扬清正当时。构建清廉政治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增强政治合法性,夯实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只有从源头上长期不懈地抓下去,才能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作者:周淑真 冯永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师)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6日 14:24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