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魏华伟:越是有困难就越是有干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越是有困难就越是有干头”
  ——清华硕士毕业生魏华伟的人生选择

  魏华伟,一位本可以在大城市过上优越生活的清华硕士毕业生,2008年毕业时,却主动要求到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后来改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文楼村总人口3611人,全村现有艾滋病感染者346人。5年来,魏华伟与艾滋病人劳动生活在一起,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奉献给这一特殊的村庄,用自己的激情和才华使文楼村由过去“脏乱差穷”村变成了示范村。

  2008年9月,魏华伟来到文楼村。有老党员问他,“你是来镀金的吧?”话语中充满了不信任。面对质疑,魏华伟没有辩白。他决心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只要一有空,魏华伟就走村入户与群众聊天,在田间地头与群众攀谈。看到谁家正在干活,他就过去帮一把。村里有人生病,他就主动去看望。遇到阴雨天,他四处察看庄稼是否被淹,农户房屋是否漏雨。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场张罗。入村仅2个月,他就走遍了17个村民组,把全村700多个农户全部走访了一遍。

  他刚到文楼时,正赶上村菌种场的木耳大丰收,苦于销路不畅,3万多斤木耳堆积如山,群众心急如焚。魏华伟主动挑起了卖木耳的重任。由于文楼村的木耳无包装,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他在郑州的超市和批发市场跑了几天,又找相关领导、同学、朋友,在众人的帮助下,短短两周文楼村的木耳销售过半。可就在这时,他得了急性阑尾炎并做了手术。术后第二天,他就与义煤集团和平煤集团的相关负责人电话洽谈木耳销售,第三天又不顾母亲和主治医师的劝告,急着出院与客户面谈。经过多方奔波,文楼村3万多斤木耳销售一空,看着健壮的小伙子累得脸色蜡黄,文楼村的群众深受感动地说,“这件事真正让我们把华伟当成了可以掏心窝子的亲人。”

  文楼村有着多年的露地蔬菜种植习惯,但菜价低,忙上一年每亩地也就挣三四千元,魏华伟和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发展大棚种菜。可是,大多数村民有顾虑,担心投入大没技术亏了本。魏华伟先是带领5名态度比较积极的村民到上海参观学习,后又组织有种菜经验的种植户到河南省汝南县、临颍县等地实地考察,并请来专家现场为村民解疑释惑。2010年7月,文楼村历史上第一个由18户村民组成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7户农民率先建起了温棚,开始了番茄、草莓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每个温棚当年经济效益就达到5万多元。全村蔬菜种植很快发展到500多亩。如今,文楼村成了“蔬菜专业村”。

  魏华伟到文楼村后,文楼村年年都有新的致富项目,文楼村农民的收入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在魏华伟的带动下,不少村民都在想办法找项目,找资金,创业的激情相互传递,由过去的“等靠要”变成了“我要干”。

  魏华伟注意到,尽管文楼村的物质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村民们稍不如意就上访,遇事“等靠要”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根除。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10多次跑到上级文化部门、图书发行单位协调,“磨”来了一批图书,现在文楼村委会新建了“农村书屋”,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读书学习成了村民的新习惯。村里还新建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群众健身有了很好的去处。

  如今的文楼村,村庄整洁卫生,没有一个健康人再感染艾滋病毒,大家都在一心一意奔着好生活。魏华伟的简陋宿舍就在村委会内,每月1000多元的经济收入,但他的内心世界是富足的。他说,“只要文楼村的面貌能一点点地改变,我愿意承受一切,我把所有的困难都看成老天对我的馈赠,越是有困难就越是有干头。这是因为帮村民解决困难的满足感是金钱买不来的。”

  2011年6月,河南省委授予魏华伟“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12年11月,河南省委组织部等部门授予他“河南省杰出大学生村干部”光荣称号。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8日 08:27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