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昔日西口古道 今日塞上绿洲——山西右玉谱写绿色新传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躬行群众路线
昔日西口古道 今日塞上绿洲
——山西右玉谱写绿色新传奇

  编者按

  山西省右玉县是新闻宣传的富矿。2008年6月3日起,光明日报推出“山西朔州市右玉县五十八年建设‘生态绿洲’纪实”,首篇为《绿荫长歌》;2010年8月7日起,光明日报刊登“山西右玉60年植树造林系列报道”,首篇为《每一片绿色都是一块丰碑》。今天,我们再次报道山西右玉谱写绿色新传奇的情况。右玉县一切依靠群众,播绿不止,奋斗不止,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正呈现出蓬勃生机。当前,全党正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右玉县的巨大变迁和发展逻辑,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特向广大读者推荐。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黑夜土堵门,白天点油灯。”这首描述昔日山西右玉的民谣,饱含着太多的苦涩。盛夏时节,记者穿行在这片雁门关外的土地上,让人很难与“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联系在一起。

  “60余载岁月沧桑,一代代右玉人播绿不止,书写出一部感天动地的绿色传奇。”右玉县委书记苏连根说,“如今,右玉紧紧依靠群众,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正呈现出蓬勃生机,这里被联合国授予‘最佳宜居生态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绿洲’。”

  绿色形成了循环

  走进掩映在绿荫丛中的李家堡村,来到奶牛养殖园,只见这里干净清洁,看不到污水秽物。养殖园区负责人说:“俺这里养着300多头奶牛,牛粪很受农民欢迎。周边十几个村的村民都来拉粪,每天有十几辆拖拉机来往。”“可别小瞧这农家肥,肥分足、无公害、成本低,土地碱化还小,不赖着哩!去年,俺村马铃薯种植面积到了1100多亩,因为用的是农家肥,价钱看涨,户均增收了2.5万元。”村支书李世民告诉记者。

  “绿色发展”“生态农业”“低碳经济”……这些时髦的词儿,挂在了右玉农民的嘴边。在破虎堡村,玉米已高过人头,大片大片的马铃薯正在扬花。在鸡舍里,村民杨三边收鸡蛋边说:“俺家今年养了3000多只鸡,一年大约能挣10来万元。除了养鸡,还承包了10来亩地,建起了苗圃,去年开始出售树苗。去年卖苗木挣了40多万元。在俺村,许多家庭发展起绿色立体生态养殖,在家里养猪、养鸡、养羊,用猪粪、鸡粪、羊粪沤肥,追到田里,果树、庄稼都长得非常壮。”

  “当年人们种树,只求保住有个生存的窝。现在好了,这一生态理念逐步向农业生产延伸了,农民们纷纷搞起了生态养殖种植。”右玉县农业局局长张继业说,“把高效养殖和绿色种植融为一体,构筑起生态种养循环链,催生出林草产业、苗木产业、花卉产业等。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帮助农民用猪牛羊粪制沼气,用沼液、沼渣种菜。建了沼气池后,再也不用砍柴烧火了,每年能节省600多元的电费和燃气费。去年共新建沼气池558个,年可省电6万千瓦时,节煤558吨。这可是清洁燃料,少了烟尘污染。”

  生态激活了旅游

  水磨沟里,白杨参天,百鸟盘旋。伴着叮咚的泉水,沿林荫道攀援而上,沿途摄影的、绘画的、纳凉避暑的,络绎不绝。杀虎口旅游区管委会书记樊文智说:“原先只是想把沟里的树种好,不让水土流失。谁曾想,现在生态旅游火了起来,成了农家游的好去处。”

  走下山来,朝杀虎口走去,走进一个农家小院。这里的四间青砖大瓦房,装修一新,服务员着装统一,用语礼貌,连掌勺大师傅讲起话来也笑眯眯的。一位外地摄影爱好者说:“在这乡村农家院里,睡土炕、吃无污染农家菜、喝清凉的泉水。田里摘黄瓜,炕头吃土鸡,白天游山玩水,晚上听听地道的雁北道情。太惬意了!”

  正聊得热乎,农民周来元推着一车自家养的山鸡,从门前走过。聊起生态旅游来,他的话说不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背靠旅游区,咱就开动脑筋想着发旅游财。发展起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山鸡饲养,喂的山鸡吃的是地里的虫子、草籽,喝的是山泉水,一只山鸡卖给旅游区的饭店就有40多元收入,今年瞄准商机,一下子就发展到400多只。”

  走在山村公路上,只见西瓜、香瓜等各种瓜果蔬菜摆满路两旁,前来旅游的人们,不时停下车挑挑选选。威远镇的蔬菜大户吴连元谈到生态旅游的好处,高兴地说:“现在外面来旅游观光的人多了,蔬菜瓜果的销售量大增,大棚蔬菜就发展起来,下一步我打算再发展几座大棚花卉。”

  县旅游局的负责人介绍,百里绿色长廊盘旋在山水之间,建起了南山森林公园、苍头河风景旅游区、杀虎口旅游区等一处处生态旅游景点、古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全国的生态健身旅游节、大学生越野邀请赛、短道汽车拉力锦标赛等来这里举办。目前,正在开发的还有苍头河流域的漂流、探奇,常门铺库区的水上乐园,丁家窑、杨千河至右卫镇一线的高山滑雪、骑马狩猎综合旅游区,新城镇、杨千河、白头里一带国内一流的大型狩猎场。

  据统计,2012年,右玉全县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6亿元。

  文化托起了精神

  在高墙框村的刘玉才家,记者欣赏到一幅“人鸟同乐图”。正说着话,猛然抬头,发现四间大瓦房的檐下,排列着十几个鸟窝,黑蓝色的羽毛刚长出的雏鸟们,张开黄黄的嘴巴。主人刘玉才说:“生态环境好了,鸟儿来的也多了,大人孩子都自觉地保护它们。”

  “人鸟同乐图”,透出右玉崭新的“生态文化”,让人们看到生态文明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行走在右玉大地上,品苦荞健茶,饮“西口奶酒”,喝红沙棘饮料,处处可体验到这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山西臣丰食品公司总经理王华说:“没有文化,产品就仅仅是个供人使用的物品,而有了文化,它就活了,被赋予了灵魂,有了精神,成为了品用结合的艺术类商品,它的价值是翻倍的。”

  “有人就有家,有家就有树,有树就有日子”,这是大型话剧《立春》中主人翁的一段话。随着剧情的推进,展开了一幅以“绿龙”锁住肆虐黄沙的壮阔画面,让人从中领略到闪烁光彩的“右玉精神”,即“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记者又观看了戏剧《西口长歌》,这部剧展现了60多年来右玉人植树造林的历史画卷,情节跌宕起伏,画面生动自然,人物刻画传神。在剧中饰演主人公的演员吴京安说:“拍摄这部戏是刻骨铭心的历练,是精神的升华。”

  步入历史悠久、石刻精美的广义桥和通顺桥,走在西口古道上,欣赏着右玉道情、剪纸、刺绣、柳编、泥塑、面塑等原生态文化,很多人纷纷选择住下来,以便看个够。在侯彩英的剪纸公司,正忙着赶制一幅十二生肖剪纸的侯彩英说:“今年的剪纸销售特别好,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

  “为促进生态文化与边塞文化、民俗文化融合,我们举办了西口文化论坛、西口民间艺术节、杀虎口英雄大会、西口情歌大赛等。”右玉县委书记苏连根介绍说,“我们还对杀虎口及古长城进行了原貌修复,建起了集历史与民俗文物于一体的历史博物馆。在‘十二五’末,西口文化产业园区、西口影视基地、杀虎堡遗址公园、明清商贸街、右卫古城文化街、城堡文化博览园等一批重量级的文化产业园将相继建成。”(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通讯员 冀全喜 王涛)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1日 04:52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