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群众永远是考官

——田祥森的治村理念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田间地头,田祥森(左)与农民谈生产、拉家常。陈钰 陈主权 摄

  当了37年村支书,四次请辞被挽留。村民们说:“我们就是相信他!”

  老百姓的信任,是最可宝贵的为政资源。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领头人田祥森,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大伙如此拥戴?“人民群众永远是考官,你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不轻慢、不糊弄、不松劲,勤勤恳恳做人做事,才能拿高分,得信赖。”7月20日,现年61岁的田祥森一语道破。

  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兑现

  距离县城70多公里,海拔800多米,156户,650人,耕地427亩,人均不到1亩。偏远、贫穷的李山村,曾让人望而却步。

  1976年,24岁的田祥森放弃在乡镇民政办端“铁饭碗”的机会,回村挑起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你爹去世早,乡亲们帮衬了我们多年,你要尽力报答!”老母亲反复叮咛。

  那时村里“集体是个空壳子,对外是个债坨子,家家住的土坯子”。换个路子,把部分好田好地调出来种茶,是田祥森上任后的第一着棋。“茶叶能当饭吃?!”70多岁的叔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数落他是个败家子。一些人拿着三十年不变的承包合同上门“理论”。

  田祥森承诺:“调田的农户,一律吃商品粮,每亩每年补偿1000斤稻谷。”“3年后,让种茶的乡亲大把数钞票!”

  以诚证信。第一年,茶叶几无收获。为凑齐买粮食的钱,他取出仅有的2000元存款,卖掉自家一头牛和两头猪,连妻子陪嫁的一对耳环也卖给了货担郎。在他的带动下,村委会主任田飞龙、党员田德志也拿出部队转业费,终于给群众按时兑了现。

  接下来的3年里,田祥森18次奔走于北京、武汉、广州,请专家、办公司、制珍品、创品牌,出差途中,吃的是盒饭、坐的是硬席、喝的是自带的白开水。有一次从北京出差回来,到了蕲春县城已是晚上8点,田祥森身无分文,向一个朋友借了20元,花10元住了一晚便宜旅社,第二天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张返乡的车票。

  以公心,换民心。如今,李山村茶产业给村民带来了滚滚财源。

  官比芝麻小,事比头发多,心比子女细——当好村支书,田祥森经受了种种考验。

  2008年9月,有一晚下暴雨,村民王梦林11点打来电话:“田书记啊,我是老王,我家的路被冲了,你要在两个小时内帮我搞好哦。”

  田祥森摸黑赶了几里山路去查看,在雨中忙了半个多小时,疏通了涵管。临走,告诉王梦林一声吧,可敲了半天门也没人回应,原来,王梦林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睡着了。

  看到老书记浑身泥水,年轻许多的王梦林不好意思了:“我只是想考验一下你,看干部对我们老百姓到底咋样。”

  就是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李山人心里有底:书记说话,一句顶一句,算数。

  认准了的事,一定干到底

  李山村156户村民散落在“七沟八梁十面坡”上,以前,很多村民忽略房前屋后的卫生,牲畜粪便、污水、垃圾四处可见。

  田祥森决心改变山村卫生环境。从2000年起,他只要在村里,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手握扫帚,清扫从家门到村部的马路,并负责打扫村部厕所。

  起初,一些村民直言:“你这是图表扬、作秀!”

  田祥森却没把这些话当回事,至今“秀”了13年。

  20日,记者进村采访的当天,田祥森早上五点半就起床了,把厕所里里外外仔细扫了一遍。

  今年“三万”洁万家,当初说闲话的村民,也不得不从心底佩服“老田想得早,做得早”,村委会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也事半功倍。

  行走李山村,只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地上洁净清爽。村民田建英说:“现在大家都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

  61岁的田桂芳患有智力残疾,自小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田祥森夫妻俩对他照顾有加,田桂芳在家里一住就是10年。

  87岁的五保老人田姣莲,生病后的8年来,田祥森每隔三天就要去看一次,看看她的药吃完了没有,陪她说上几句话,帮她打扫一下卫生;村民詹海江收养了五个孤儿,在没有实施新农合之前,这些孩子每年看病吃药的开销不少,除了村里报销一部分外,每年田祥森都要垫上一些钱。

  田祥森的真心还感染和带动了村民们。村里的老党员陈谷花用5年多时间,坚持照料一个生病的五保老人。修李山村公路时,身患肝癌的村民陈耀汉不能上工地,专门托人送来50元,带口信说:“请田书记收下,这修路,我陈耀汉也出了点力!”

  要求别人的,一定先做到

  正人先正己,这是多年来,田祥森不变的信条。

  1994年春天,根据上级安排,李山村小学开始精减民办教师。田祥森表示,从自己的女儿田宝姣减起。

  女儿听到这个消息,晚上哭着找父亲求情:“爸,让我把学生带到年底吧,哪怕是不占职数,不要工资,我也愿意!”田祥森说,减谁都难,你是我女儿,只有你带头,这事才好办。

  第二天早晨五点钟,女儿偷偷捆起被絮,负气跑到新洲一家砖厂打工。

  37天后传来噩耗,女儿不慎触电身亡。

  田祥森和老伴赶到现场,曾经活蹦乱跳的女儿,已经变成了木板上一具僵硬尸体。老伴哭喊着捶打他:“祥森啊,你啊,把我伢的命都搭进去了!”田祥森如锥在心,几乎晕倒在地。“我愧对女儿啊!娃娃当时已经定了亲,准备国庆节结婚……”近20年过去,向记者回忆这一幕时,田祥森仍忍不住流泪,“可我是村支书啊,必须担当在前!”

  这些年,李山新农村建设项目不少,田祥森告诫班子成员:瓜田李下,要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爽爽管事。

  对工程建设项目等敏感问题,田祥森的原则是:不干预、不说情、不变通,集体招标,公开透明。

  2010年,村里投资180万元建养老院,黄石一位开发商送来5万元,想让田祥森帮忙让他中标,被当场拒绝。

  落标后,那开发商逢人就说:“都怪自己送少了,中标的人肯定送了10万元。”

  对此,田祥森坦然一笑:“我收没收黑钱,李山的老百姓知道,中标的人自己知道,村里的干部们也知道。”

  发展的甜头,一定人人享

  靠种茶,李山摘掉贫困帽。茶叶年产值增长到6500万元,利润增长到5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600元,比当年翻了100倍。

  发展的成果,要让每一个村民分享。每年将村集体80%以上的收入用于改善民生,成为“老规矩”。

  垸垸修通水泥路,条条路上架路灯,安全用水、电话宽带接进农家,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10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均实现了百分之百。

  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成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当初村养老院修建时,曾引来一片质疑声:花百把万元养8个老人,不值得!“孤寡老人也是李山的一分子,幸福的日子不能让他们甩了单。”在田祥森坚持下,养老院建成了,电视厅、娱乐室、健身房应有尽有,老人们平时整整草地、种种菜,下棋、打牌,生活无忧无虑。

  “有生之年还能住上免费的新房,真是托了书记的福,托了党的福啊。”65岁的五保老人陈国焱拉住田祥森的手,道不尽感激。“在村支书位子上干了37年,说不苦,那是假话,基层真的很苦!”田祥森说,“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期待,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37年来,历经12次换届选举,田祥森每次都以高票当选。由于年事渐高,他也曾写申请书,希望辞去村支书的职务,但每次都被组织和村民挽留。

  20日,田祥森向记者描绘李山人的梦:“户户住上别墅楼,20%农户出行有小汽车,全村经济总产值过亿元……”

  他说,有群众的信任、支持、参与,所有的梦,都会变成现实。

  记者手记

  “田祥森理念”的精髓

  田祥森讲治村理念,核心就是“四个一定”——

  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兑现;认准了的事,一定干到底;要求别人的,一定先做到;发展的甜头,一定人人享。

  田祥森并非生活于真空之中,在与群众打交道时,也曾遭遇种种不理解、不相信,甚至反对之声。

  官员——哪怕只是小小的“村官”,其权力由人民群众赋予,接受他们的质疑、监督、挑刺,理所应当。

  田祥森将“四个一定”,坚持了30多年,一点点焐热人心,一次次消融疑虑,树立了一个“领头人”应有的公信。“四个一定”,其精髓,在于始终用谦恭之心对待手中的权力,言必行,行必果,持之以恒,勤勤恳恳;在于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取舍,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于把老百姓的事当成天大的事,舍弃小我,成就一个共产党员的大我。

  毋庸讳言,在一些地方,少数党员干部罔顾与权力对应的责任,以轻慢之心对待老百姓的诉求,喜好说大话,放空炮,言而无信;热衷表面文章、短期行为,作秀之风盛行;甚至利欲熏心,把手伸向不该染指的禁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销蚀政府公信力,毁损党的执政基础。

  以民心为镜,以基层为镜,以优秀基层干部为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反躬自省,洗洗澡、治治病、出出汗、排排毒。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14:07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