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照镜子:反思反省 查找差距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场触及党员干部灵魂的思想教育活动,是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

  照镜子,这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首个环节,也是整个活动的重要基础。生活中人们照镜子,目的是观测仪容仪表、衣着装扮,发现瑕疵,及时整理修饰。作为一个执政党,同样容不得半点的“污垢”,这就要经常“照镜子”,认真查找瑕疵、清除污垢,以保持亮丽、洁净的形象。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照镜子”,就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

  关键要找准问题。“照镜子”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准确地“照”出存在的问题。以党章为镜进行反思反省、对照检查,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党的根本宗旨和党员的义务,认真检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只有照透镜子,才能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才能使“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有的放矢,才能避免走过场,从而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需要高度的政治勇气。心中明镜高悬,才能有所敬畏。查找问题既是自省自警的过程,也是自我曝光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深刻的思想自觉,更需要高度的政治勇气。当前,在某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作风不正、办事不公、行为不端等不良现象,主要是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表象的,群众显而易见,容易“照”得出来;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严重腐败和违纪违法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隐蔽性,没有自省自警、襟怀坦白、披肝沥胆的境界,没有高度的政治勇气,是很难“照”出问题的。因此,只有充分发扬延安整风精神,敢于揭短、勇于亮丑,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不粉饰太平,才能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切忌做表面文章。党员干部“照镜子”,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容不得半点的马虎,更不能图侥幸、混过关。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按照中央的“规定动作”,认认真真“照镜子”,真正透过表象、照到深处、触及灵魂,真正照出自身的形象、素质、品行、作风。知不足而后进,知耻而后勇。勇敢面对镜子,才能正身正行正言正心,不断成长进步。认真“照镜子”找差距,切实践行宗旨、改进作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能给广大党员干部带来思想上的收获,并落实到行动之中。

  正衣冠:反躬自问,端正品行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注重品行端正,不仅重外表,讲究衣冠端整,而且重内在,强调修心养性。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正衣冠”,不仅要重视外表的举止端庄,更要端正自己内心思想和外在作风这个“衣冠”,也就是说,要对照群众期待、对照活动要求,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正党性。党员干部“正衣冠”,关键是要正党性修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都代表着党的整体风貌。全体党员要从党的建设与发展的高度看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人品行端正、做官动机纯正、做事脚踏实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约束和控制自己言行,带头遵守党纪国法,不越党纪红线,不碰法律高压线,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加强组织纪律的自觉性。

  正风气。“衣冠”代表形象,其本质是作风的问题。毋庸讳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某些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愈来愈严重,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习惯打官腔、讲大话、搞特殊、图享受,当官不为民做主,严重脱离群众,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怨声载道,可见“衣冠”已经到了非“正”不可的地步。作风正是执政之基。正衣冠,对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看一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的要求,是否符合群众的期盼。正衣冠就是要公道正派、光明磊落、身端影直,经得起事业考验、纪律检验和群众评判。

  正品行。品行端正是党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理念、思想、认识和品质等道德修养,体现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古代,衣冠正代表着君子之风,“先修身而后求能”,说的正是修养、品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没有好的人品,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党群干群交往中,党员干部举手投足若不检点,就会在党群干群关系中引发误解、矛盾甚至冲突,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因此,党员干部正衣冠,就要痛下决心正品行,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做一个讲究人格、珍惜名誉、无私奉献、勤政为民的共产党人,以高尚的品德去感染群众、激励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

  洗洗澡:清除污垢,祛邪扶正

  洗澡的目的是为了清除身上的污垢,保持肌体的洁净、卫生和健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洗洗澡”,是“祛邪扶正”的形象表述,也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查找问题、正视问题的基础上,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正视“污垢”。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目前还存在诸多与形势和任务不适应、与群众期望不符合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以及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脱离群众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形象、动摇了党的执政地位。这些问题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说到底就是要保持思想和作风的干净整洁,这就要做到洁身自好,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和缺点,通过给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洗洗澡”,去除附于身体上、思想上、作风上的“污垢”,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全面洗涤。洗好澡,应该是全身沐浴、不留死角、一干二净。党员干部为思想作风“洗澡”,必须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丢掉幻想、敢于揭丑,才能做到祛邪扶正,才能使我们党保持健康的肌体。因此,“洗洗澡”应该洗去那些脂粉装扮,揭开“假面具”,痛下决心洗去思想和行为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之泥垢。同时,“洗洗澡”要有触及真相和本质的信心。要端正态度、认真检查,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剖析深层次的原因,使思想和作风上的污垢得到全面洗涤,使一些长期存在、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并得到进一步的整治和改进。

  勤洗常洗。毛泽东同志说过,房子应该经常打扫,脸应该经常洗,我们同志的思想,也应该经常打扫和洗涤。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长期不“洗澡”的党员干部,思想就会藏污纳垢,面对诱惑、面对权力就会沾上病菌。只有“勤洗澡”、“常洗澡”,下定决心洗掉不洁的杂念,洗掉身上的污垢,才能使人防微杜渐、悬崖勒马,做到思想和作风的一尘不染、干净整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绝不能搞形式主义,马马虎虎“洗一洗”,轻轻松松走过场,以侥幸心理来应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持之以恒地用党的思想、党的要求、党员的标准来洗涤思想、净化心灵,增强对歪风邪气的免疫力,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治治病:对症下药,健康前行

  “治治病”,是在完成“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三个环节后,需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治治病”,简而言之就是解决问题,就是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能否有效地“治治病”,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

  对症下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要借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党员干部全员进行“体检”,以查明症状、诊断病源、对症下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之病,症状复杂多样,有“实症”,有“心病”,但归根到底是功利病、权力病、物欲病。医治这些疾病,要从学习党章中找药方、从贯彻科学发展观中找药方、从中央八项规定中找药方、从群众的呼声和期盼中找药方。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树立直面“病症”的勇气,切实加强党性修养,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除病菌的生存土壤,让其无处藏身,无法侵袭。

  辨证施治。病因病况多种多样,一剂药不可能包医百病,采用一种疗法也不可能手到病除,而应讲究方法方式,实行中西医结合、内外科兼治,对症下药,治疗疾病,救死扶伤。要注重综合整治,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而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整治、形成常态,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防身”。使“治治病”成为一种长效的机制,不仅要解决党员干部作风上的问题,更要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图名利、脱离群众、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等问题;不仅要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问题,还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腐败等突出问题。

  取信于民。讳疾忌医,死路一条;疾病不除,后患无穷。“治治病”的最终目的是断根治本、消除顽疾、健康前行。可以说,“治治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也是取信于民的关键点。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就要看“四风”是否有根本性的转变。党员领导干部是否为民务实清廉,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敞开大门,诚邀群众参与,以加强督促,鉴别真伪。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准则,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引起足够重视,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作风问题要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作者:柯锡奎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7日 17:00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