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官衙”是个什么问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官府的“气派”也好,做官的“感觉”也罢,“官衙”问题,说到底是个进一步清除封建意识残留的问题

  笔谈群众路线,却来说“官衙”问题,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反倒是题中应有之义——近日中办、国办下发通知,一是“全面停建”党政机关新楼堂馆所,二是“全面清理”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尤其是总书记一言“如果是‘官衙’搞得堂皇富丽,我看着不舒服”,说的是什么?就是群众路线这条“执政生命线”,就是在这次活动中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官衙”富丽堂皇,在某些地方,并非自今日始,“限建”乃至“停建”的“金牌”,也不是今天才下达。自1988年首个限建令而始,25年来中央发了十道禁令,便是今日的“停建令”,5个月来也已是第三次。可谓三令五申,可谓恩威并加,但为什么“近期又出现违规修建楼堂馆所的现象”?为什么一个县“衙门”,要建一座超过白宫的办公大楼;一个只有45人的管委会,要享用20377平方米的办公建筑;一幢办公楼,除了办公室里套着卧室、摆着大床之外,竟还有麻将室、按摩房等等?舆论之间,对于“官衙”问题,是开出了不少药方的:比如说,预算要“硬约束”;比如说,审查审计要“动真格”;又比如说,人均办公面积要严格依照规定,等等,都很恳切,都十分有道理。但为什么十道“金牌”之下,仍然前赴后继、顶风逆行,为什么严规峻罚面前,仍然要巧立名目、变相违建呢?“官衙”问题,究竟是个什么问题,以至于成了顽疾,恐怕还有深一层的问题呢。

  “‘官衙’搞得堂皇富丽”,首先是追求一种“官府”的“气派”。有些地方,为什么要把“官衙”搞得如此豪华,据说那是为了产生一种 “震慑力”,那些“故宫式”的院墙、“白宫式”的建筑,无非是让人们对于权力“望而生畏”。说他只是贪图享乐,倒也不是,他要的是那么一种“威严”。于是高墙深院,老百姓不能进门;于是门前那条大道,要么“行人不得停留”,要么“社会车辆不得通行”。在那些地方,旧时官府门前“肃静”和“回避”两块牌子,只不过没有再挂出来罢了。所以人们说,“富丽堂皇”的“官衙”,某些地方那巍巍高楼广厦,那高高的护墙,其实成了隔阻党、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形的“墙”。而这座“墙”的实质,也许就是多少年来把自己当成“父母官”的那样一种深意识,所以才要孜孜以求那么一种“气派”。

  “‘官衙’搞得堂皇富丽”,还在于追求一种“做官”的“感觉”。“官衙”建成广厦千间,装修得金碧辉煌,你说“看了很不舒服”,他却感到十分“舒服”,十分受用。某地的“官衙”,不但仿了天安门,门前还有“金水桥”,对面还矗起了 “华表”,你说他找的是什么“感觉”,不说是“王气浩荡”,也至少是“官威深重”吧。某地的“白宫”里头,“把手”的办公室,一人数百平方米,而属下的小吏们,却挤在逼仄的空间里,这样一种悬殊的森严等级,他不但自己有了“感觉”,还要“下面”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呢!所以他的“感觉”很“舒服”,这种油然而生的“感觉”,就不只是一点“享乐主义”可以概括了的。说到底,那是一种千百年来的“残余”呵!

  官府的“气派”也好,做官的“感觉”也罢,“官衙”问题,说到底是个进一步清除封建意识残留的问题——小平同志讲反对种种不正之风,是把反对封建残余放在第一位置,他讲“左”是主要危险,是把封建主义作为第一根源。就拿这个“官衙”来说,封建时代的开衙建府,集中反映了专制王权下官僚制度的意识形态、价值追求、官场规则和所谓“衙署文化”,成为它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而威严无情的高墙深院,又成为威慑“子民”的一个载体、一个平台。

  所以“官衙”问题切莫等闲看——共产党本来就是以反封建起家的政党,人民政府也绝不是旧时意义上的“官府”。我们的生活中,既有仍然蜗居在几十年前老屋简房的县委、县政府,也有给企业民众“腾房让楼”的大机关,他们没有“官衙”问题,是因为摆正了“公仆”的位置。而我们今天观察和分析某些地方“又出现”的“官衙”问题,既要批评它的“超标”,它的“违规使用资金”,它的“铺张浪费”,还要揭示一下它的深层,它足以令人民群众“不舒服”乃至不满、不平的根本原因所在。(凌河)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9日 07:42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