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浙江省海宁市组织部门探索四项制度带头践行群众路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用真心化解民忧
浙江省海宁市组织部门探索四项制度带头践行群众路线

  根据“一卡五联·三地服务”制度,海宁市委组织部领导带头到居住地海州社区张贴“公开服务承诺”。海组 摄

“一卡五联”

结对联系“全覆盖”

  “很感谢组织部牵头成立‘党群创业联盟’,兴盛果蔬专业合作社为我提供了免费的大棚、创业实践田,我们这些困难群众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了。”如愿当上菇农的陆哲锋动情地说。这得益于海宁市委组织部干部返乡走访时,了解到不少困难群众有创业意愿,却有资金等后顾之忧后,倡议成立“党群创业联盟”、设立120万元创业扶助资金。

  据悉,今年海宁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建立30个组织工作联系点(监测点)基础上,建立“一卡五联·三地服务”制,即由部领导牵头,以科室为单位分别与村(社区)、企业、困难家庭、创业户及大学生村官进行长期联系结对,发放“党员联系服务卡”,并要求全市组工干部带头到居住地、出生地、结对地报到认岗,服务社区、服务新农村。目前,23名组工干部已全部认领楼道服务、文明劝导两个必领岗和困难帮扶、义务巡防、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工作等选领岗1个以上,并建立返乡干部工作室3个。

“168”值班

变身服务“110”

  7月的一个星期天傍晚,正当小李值班,手机突然响起急促的铃声:“喂喂,是李同志吗?我父亲又走失了,你能帮忙找找吗?”小李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往结对的朱某家,帮助联系当地派出所,借助治安监控探头,寻找半夜后,在一大桥下找到患有老年痴呆的朱某。这是海宁市委组织部干部值班中处理的一件紧急情况。

  今年海宁市委组织部在牵头推进全市干部住夜(值班)制中,带头实施“168”(每周七天168小时)值班制度,全体部机关干部分7批次,每天在部领导带队下,进行全天候轮流值班,干部通讯工具保持24小时畅通,每月深入联系镇村进行夜访2次以上,做到服务群众“110”。同时,在值班期间积极开展“夜学、夜访、夜办、夜议、夜巡”等“五夜”活动。6月5日,市委组织部就结合夜学活动,举办“年轻组工业务学堂”,9名组工干部围绕“组织部门践行群众路线之组工认知”主题,畅谈如何立足岗位工作忠诚于党、服务于民。

一线锻炼

驻点服务“零距离”

  “针对当前‘三门’干部不少、基层实践历练不够的情况,我们积极构建‘年初建库、即时选派、定期考核’的干部一线锻炼机制,坚持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让组工干部在一线摸爬滚打中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砥砺品质。”海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雨祥对干部一线锻炼的初衷如是说。

  部机关组织实施组工干部“一线锻炼成长计划”,开展组工干部全员驻村驻企历练活动和信访轮岗锻炼活动,每年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企业)、重大项目、信访岗位等基层一线进行实岗锻炼。成长计划实施以来,已有18名同志先后到信访局进行学习锻炼、20名同志每周到联系村进行轮流驻点办公,1名科长全脱产2年到街道挂职锻炼。组工干部在一线锻炼服务群众中,也直接深化了思想认识。正如组织部选派到马桥街道挂职锻炼的周洪胜所说,“坐久了机关,听惯了报告,对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往往会概念化、模糊化,有点脱离群众的危险,如今下去了,接地气了,感觉不仅自己的精气神有了,而且工作思路也更切合实际了。”

义工帮困

全员帮扶“结穷亲”

  今年年初,海宁实施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两富同行”温暖工程,建立“一对一、全覆盖”、输血造血相结合、物质精神双关爱的“1+X”常态化、长效性帮困机制。组织部机关全体干部带头与斜桥镇11户困难家庭和两个失独家庭结成对子,在首次走访时就送去慰问金2万元,并带头认领“虚拟岗”,捐赠爱心款15800元,帮助困难家庭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实现“就业梦”。

  一年轻组工干部欣慰地说:“以往看到有关贫困家庭的报道,由于对接的渠道不多,除了参与单位集体捐款外,更多的时候停留在感动层面,如今部里有这么一项制度,搭建了帮困平台,我已报名结上了穷亲。”

  同时,市委组织部与基层联合创办农村“好人好事银行”、社区“公益银行”,并探索志愿服务认购“淘宝模式”,创办首个义工(志愿者)服务淘宝店——潮乡馨园,为全市群众提供关爱老人、小孩托管等8大类36项便民服务,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做义工(志愿者)。部机关直接参与西山社区“公益银行”建设,带头认领“爱心超市”专柜,并通过“潮乡馨园”平台抢拍认购志愿服务10项,以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通讯员 李强)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5日 11:0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