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真到位”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怎样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想做到“真到位”,首先必须走到群众中去,真心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请群众评判。只有群众说好,才是真好

  无论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从现在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从我做起。也只有如此,才能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格局,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内心认同。否则,学习搞得再认真,听意见的会开得再多,不见整改的实际行动,群众是不会买账的

  只有找准问题,直面问题,决不遮遮掩掩、避重就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可能开局良好,才可能成功。但如果只是找问题,却不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过程越是轰轰烈烈,形式越是夺人眼球,就越是在搞新的形式主义。如何避免新的形式主义?唯有“真到位”。

  什么是“真到位”?简单来说,就是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镜子在哪里?在群众中。衣冠是否正,澡有没有洗干净,病是否真的药到病除?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要想做到“真到位”,首先必须走到群众中去,真心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请群众评判。只有群众说好,才是真好。

  举个例子来说,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已经受理了上百万个来电。这百万多个来电,反映的是民意,传递的是民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来电,也为我们如何“真到位”,提供了真实的学习与研究样本。来电的求助和投诉中,售后服务、违法建筑、无证设摊、物业维修、邻里纠纷问题“最闹心”。反映问题后,市民往往最迫切想知道的是:“何时能解决,要几天?”由此可见,要想“真到位”,首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矛盾最多的地方,就是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正如12345的工作人员所言,“读懂这100万个电话,便是读懂当下市民的关切”。

  要想“真到位”,还要增强时间观念。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后,必须即知即改、迅速行动。为民解忧,必须与时间赛跑。

  然而,从统计数字看,投诉、求助类热线的回访满意率往往比较高,但也不乏一些 “老大难”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以本报最近几期“夏令热线”报道看,像“问题去年就反映,现状仍不能满意”、“半个月内6次投诉,依然撼不动一堆建筑垃圾”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这类“老大难”、“硬骨头”,听上去恐怕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对群众而言,却一定是关乎市民生活安宁、切身福祉的大事。而对这类民生小事的态度,背后反映出的恰恰是我们干部的作风。如果市民给你提出了问题,你又不解决,或者说到却做不到,或者结案后问题迟迟得不到整改,只会让人心生沮丧。长此以往,老百姓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就会消退。与此同时流失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损耗的,是干部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

  能不能即知即改,迅速行动,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那些屡屡难以根治的“死角”、“断头路”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被踢来踢去的“皮球”。如果我们一直“8个部门管不好一个摊点”、“13个部门管不好一桌菜”,“真到位”终究是一句空话。如何让“皮球”不再被这么踢来踢去?首要的是各有关部门的服务意识要强,要有主动“跨前一步”的意识和状态。而从长远看,持久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恐怕还得依靠管理体制机制的理顺和完善,干部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否则,因“踢皮球”而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恐怕比清理一堆建筑垃圾要费时费力得多。

  在前不久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不少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现在很多干部都存在“怕”的情绪。要消除这种“怕”,需要常思如何“真到位”;要根治这种“怕”,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学习。而不是问题一出来,就只是想如何把责任推到其他部门去。有研究,就不怕没有改进的空间和可能;有学习,就不怕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要想“真到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无论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从现在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从我做起。也只有如此,才能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格局,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内心认同。否则,学习搞得再认真,听意见的会开得再多,不见整改的实际行动,群众是不会买账的。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5日 12:50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