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四川平武:在防汛减灾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平武县委书记周涛与受灾群众一同劳动。母莹 摄

工青妇系统干部职工到大桥镇小楼村帮助群众疏通道路。胡宇 摄

  今年7月以来,特大暴雨持续袭击平武。在暴雨强度、累计降水量、地质灾害是往年3倍的严峻形势下,平武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科学救灾,主动避让,成功实现转移解救人数最多、伤亡最小的历史纪录。

  如何把灾害损失化为恢复生产、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平武县委、县政府认为:只有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广大灾区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加快交通、通讯、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才能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平武县级领导带头,全县3000余名党员干部充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下基层、接地气、聚人气,进村入户深入到村社和农户家中,争分夺秒修复受损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农房等基础设施,紧盯地质灾害隐患点,积极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通过深入到群众中去,党群、干群之间建立了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情谊,为平武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积蓄更大和更持久的动力。”平武县委书记周涛说,平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在防汛减灾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防汛减灾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课堂。

  接地气 服务群众“心连心”

  7月21日,星期日。为充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大早,周涛就带领县委办全体干部职工来到联系点龙安镇杨家河村,带领群众抗灾自救、恢复生产。

  连日强降雨,引发山体塌方,致使杨家河村通村公路部分中断。周涛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挥起铁铲,清除道路塌方、泥石流和杂草,疏通沟渠。

  7月21日清晨虽然下了零星小雨,但是天气仍很闷热。劳动现场,杨家河村不少老人也自发参与进来,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众人的努力下,杨家河村通村公路的边沟被清理通畅。此时,大家早已汗流浃背。利用休息间歇,周涛将县委办各办公室筹集的1万元交到杨家河村村支书手上。

  平武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治平带队来到大桥镇和土城藏族乡,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抗灾自救和恢复生产。

  在大桥镇金宝村和关坪村,李治平实地察看了通村道路损毁情况,并现场研究了道路修复工作,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在大桥镇小楼村和土城乡独木村赵家院地质灾害点,在实地察看了地质灾害情况后,李治平与群众共商安置转移。经过交流,村民明白了,“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点、隐患点、重点农户和路段的险情监测,如遇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转移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对于因地质灾害影响必须易址建房要坚决异址建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基层的具体情况。

  没有到基层一线,就没有发言权。平武县各级党组织带头深入基层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受灾群众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各乡镇的防灾救灾物资也储备充分,从县上相关部门到镇村组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被严格地执行,平武干部群众汇聚成了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强大合力,各项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到一线 联系群众“零距离”

  平武县古城镇又新村倚涪江而建,村民的农田大多是河滩地。受“7·9”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的影响,又新村很多玉米地、花生地被洪水冲毁,农作物大面积绝收。洪水退去后,村干部们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和补种,尽量把受灾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县上干部和镇村干部一起来到田里,拿起锄头和群众一起把被洪水冲毁的玉米锄掉,然后种上黄豆。“天灾不可怕,上半年没有收成,我们下半年再补起来。”群众的乐观心态深深地感染着一起劳动的党员干部。在古城镇,当地党委政府发挥党员先锋队的作用,帮助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和补种,把受灾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阔达藏族乡旧庄村,为了让该村23户76名转移群众尽快恢复生产,过上正常生活,“挂帮包”旧庄村的相关部门来到村里。

  黄登孝、付德英年逾八旬,在“7·9”洪灾中,家中畜圈堆满淤泥,两夫妻一个腿脚不便,一个双目失明,儿女全部在外务工,家里没有劳动力。

  看到这种情景,“挂帮包”干部挽起裤管,拿起铁铲帮助两位老人清理淤泥。大家铲的铲,运的运,不到两小时,老人家房前屋后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旧庄村后山,泥石流冲倒大量树枝,堆积在农户屋旁,大家又及时地将其清理。

  在旧庄村唐家坝社,入社道路全部被冲毁。帮扶组看到受灾群众正在自发修复道路,他们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运砂石,填坑道,将水毁道路铺平。同时,乡卫生院还组织村医对受灾地区进行全面消毒。

  按照平武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目前,阔达藏族乡“7·9”洪灾中转移的501名受灾群众正陆续返回家园恢复生产。

  下基层 架起干群“连心桥”

  哪里有群众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7月21日,连日强降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致使豆叩镇银安村房屋不同程度损坏,通村公路部分路基毁坏,道路中断。平武宣传部的干部职工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清除道路塌方、清理泥石流和杂草、疏通沟渠。大家拿起锄头、铁铲等工具埋头苦干,挥汗如雨。

  忙完后,大家又坐在一起研究救助帮扶方案。村民衡秀英家房屋在暴雨灾害中受损,因家庭困难,没有及时购买水泥对受损房屋进行加固整修。帮扶组了解情况后,为衡秀英解决了一吨水泥的费用,并叮嘱她要在下次汛期来临之前抓紧时间加固房屋。

  平武县纪委监察局帮扶工作组来到垭头坪村。通过与村民促膝交谈,大家摸清了村里的受灾情况、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积极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

  回去后,帮扶工作组立足村上的核桃、天麻、家禽养殖等产业实际,结合地理优势,为村上制定了《垭头坪村农业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对核桃、小家禽等传统产业,采用“公司+农户+销售”模式,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对天麻等新产业,引入外来资本,培育壮大产业规模,预计用3年时间实现垭头坪村群众的“小康梦”。

  同时,县纪委监察局还帮助垭头坪村打造村级活动场所,完善村两委、村务监督、党务村务财务公示栏、图书馆等制度,新增工作牌30余个、制度墙4面、廉政宣传画50余幅,营造浓厚的廉政氛围。

  平武县委组织部的驻村工作组入驻大印镇三丰村。工作组走进田间地块,两天徒步70公里,深入12个社27户群众家里,与受灾群众“零距离”接触,及时摸清掌握村情民意。

  工作组在走访到阴山社邓友琼家中时,了解到她丈夫因车祸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本人也因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体力活。看到这个家房后堆积了大量垮塌泥土,大家拿起锄头和铁铲,顶着烈日劳动,将泥土清理干净。

  洪水冲毁了阳山社村道,380余名村民们出行困难,40000余公斤魔芋、土豆运不出去。为帮助群众尽快恢复生产,县委组织部决定支持10000元,帮助阳山社尽快修复水毁道路。

  从泗耳乡到平武县城没有直通公路,需绕道绵阳,道路条件极其恶劣。为尽快了解当地受灾情况,平武县组织了抗洪抢险救灾组,冒雨徒步行进47公里山路,经过12个小时跋涉,翻越海拔2700余米的蝉垭,挺进“孤岛”泗耳乡茶坊村。

  面对泗耳乡严重的灾情,抗洪抢险救灾组不顾酸疼的腿脚,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在泗耳村、茶坊村每一户农户家中,工作组了解群众房屋、土地受灾情况,询问受灾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安抚群众坚定信心。

  在大桥镇小楼村,县住建、总工会、妇联、县团委等部门单位党员干部组成了党员先锋队,与当地村民一起挥舞锄头、铲子等工具,帮助清理道路淤泥,同时,调用一台装载机,推平路面。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小楼村通村路恢复了通行。

  在特大暴雨灾害面前,平武县3000余名党员干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挂包帮”活动和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带着锄头、铁锹、镰刀等工具,揣着法律宣传单、实用技术手册等资料,走进了群众家里,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同清理泥石流、疏通堰渠、补种秋季农作物,修复受损农房、饮水管网、水毁大棚、河堤等基础设施,成为老百姓交口称赞的“恢复生产的战斗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发展致富的服务员”。(孟贤才 邹俊川)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5日 15:13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