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江西一干部“民情日记”记录“内心震撼”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从群众质疑“做样子”到自发依依难别离
——江西一干部“民情日记”记录“内心震撼”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江西省委政研室党员干部来到偏远贫困的金溪县对桥镇太坪村,进行了一次民情体验。政研室主任钟金根以日记形式记录下群众从质疑到亲近所带来的“内心的震撼”。

  “听说你们要来,也就是做做样子”

  【日记摘选】“7月20日傍晚,我们来到村里,还没放下行李,就召开村民代表恳谈会,听取意见。第一位发言的村民头一句话就是:‘听说你们要来,也就是做做样子。’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话是误解也好、意见也罢,都说明群众对干部确实存有隔阂。”

  【民情体验】第二天清早6时,政研室干部分头去缺劳力的村民家帮助拔秧,期间遭遇两次阵雨,他们和村民一起被淋成了“落汤鸡”。

  【日记摘选】“当我拔起第一把秧苗,蓦然回首,自己原本就是一名群众。30多年前我就是一个年轻的农民,干的也是这些农活。多年没有这样的经历了,群众感情确有淡薄,这次就是来寻根培根。”

  【记者手记】下基层的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实践活动是否会流于形式。江西省委政研室采取“住一住、干一干、听一听、看一看、谈一谈”的做法,明确“不准市县乡同志陪同或看望、不准专门补贴伙食”等“七不准”,并公开张贴。他们以民情民意为镜对照检查自己,反思自己和部门工作的差距,可以说,他们用切实的行动改变了群众对干部“下基层”的印象。

  “你虽然官大,我们已是朋友,要多来”

  【日记摘选】“在后来的朝夕相处中,村民看到我们与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菜,一同在田里两腿泥、满身汗、同淋雨,他们的看法就发生了转变。‘你虽然官大,但我们已是朋友,要多来。’一位普通村民对我说出这句话,我很感动,说明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

  【民情体验】与村民同吃同住,既是拉近与群众距离的最好方式,也是件最敏感的事。江西省委政研室的党员干部没有住在村干部和富裕户家里,以免引起村民“亲官远民”、“嫌贫爱富”的议论;也没有住困难户家里,主要考虑他们住房不宽余,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和麻烦。他们住的5户人家,都是子女外出打工、且有空床的中等生活条件家庭。自带日常生活用品,一日三餐,就是“添双筷子”,村民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每个人还自交200元食宿费。

  【记者手记】党委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论是管实事的还是当参谋的,手中的事都涉及地方工作的有关方面,想事情、做决策都必须符合基层实际和群众意愿,这就要求必须接地气。尽管很多机关干部是从农村出来的,但“当官”日子长了,也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宗旨仅在文件里批来批去,是体现、贯彻不好的。

  “群众既需实惠更盼倾诉机会”

  【日记摘选】“去这个村之前,我预想村民可能盼望带来钱、带来项目,而我们政研室实属难为,担心不太会受欢迎。结果相反,座谈时不少村民说,你们能带钱、带项目来当然好,但我们更想你们多来走走,多有机会向你们说说心里话。这让我内心受到震撼。我蓦然觉悟,群众固然盼望得实惠,但他们更盼有向干部倾诉的机会,反映民情民意。”

  【民情体验】有一天傍晚,钟金根等人邀请10多位村民代表在一户村民家恳谈,因为没有市县镇干部在场,也不见摄像机,村民打消了顾虑,提了不少尖锐意见,最突出的是:干部下去少,去了也只见村支书;一些干部有私心,只代表“老板”利益不代表群众利益。在干活、吃饭、拉家常和走访困难户时,钟金根他们征求了涉及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每一条都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日记摘选】“临走时,一个村民说:‘现在当官的不是个个都好,也不是个个都坏。给我们办好事的干部多了,国家会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是找准群众利益所在。做好群众工作,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要及时解决问题,充分尊重群众的话语权,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8日 20:18 来源:新华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