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一位居委会干部的五个担心

口述:上海长宁区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 朱国萍 整理:记者 刘建林 谢卫群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是上海长宁区虹储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最基层的书记。这个岗位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党和政府,在工作中我有五个担心:

  第一个担心:

  基层管了不该管的事,费力不讨好

  常常是上级一个文件,我们基层就得管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比如上级政府要求我们出面推广节能灯泡,因为推广的环节琐碎,下发灯泡并不顺利。好不容易发下去,可是有报道称,节能灯泡的光线影响视力,结果,领了灯泡的居民又来退灯泡,居委会干部还得自掏腰包买进来。还有群众怀疑:“居委会干部这么起劲,肯定是拿了不少好处。”

  居民区党组织是最贴近群众的一级组织,党的威信高不高,很多时候要看基层的事情办得好不好。现在,上上下下说要为居委会减负,减了几十年了,没有感觉到减了多少事,却感到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什么事都要基层出面,往往也难以全部做好。

  那么,基层到底该做什么呢?在我看来,基层就得做点百姓关心的身边事。在虹储居民区,我们坚持百姓欢迎的事情就多做,不欢迎的事或者摆花架子的事坚决不做。

  第二个担心:

  该管的事情没人管,社会管理出现真空

  有些该政府出面管的事没人管,或者没管好。比如停车难,一直是居民反复提及的问题,然而讨论多、行动少,研究得多、落实得少。虹储居民区有一位居民对我说,“车位等了3年了,我也理解居委会的难处,可是,再等下去车子也快报废了。”

  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从小区仅有的空间内挖潜,千方百计想办法,腾出一个车位就是一个车位。我们将小区物业请出来与居民一道召开听证会、协调会、议事会,在“大家评、大家议”的氛围中,统一了意见,形成了“绿化上墙挤出车位”的金点子,把原先的绿化变成立体的,腾出绿化面积停车。

  在基层,照文件办事最容易,但结果常常是相互推诿、不作为,这样,老百姓的急难愁就没了着落。老百姓的怨气不会因为你简单一句“法规政策不允许”就消除。

  第三个担心:

  统筹安排考虑不周,基层难以应对

  现在上级检查越来越多,基层疲于应付。

  居委会干部不管周末、节假日,365天都值班到晚上9点,遇到大的调查,居委会还得“当仁不让”,本来应该是配角的,现在却要充当主角,这样牵扯了居委会很大的精力。更重要的是,检查的标准常常打架。比如,我们帮小区的残疾人配好助残车,放在底楼,方便出行。残联来检查,竖起大拇指,夸我们做得细、做得好。而其它条线来检查,又说我们乱堆物、乱停车,成了扣分点。这让我们无所适从。

  类似这样考虑不尽周全的政策、规定、做法不在少数。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基层左右为难。

  第四个担心:

  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实实在在解决百姓的切身问题

  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基层干部群众非常欢迎。对于形式主义,基层干部的感受比较深。各部门布置的任务,各条线的试点工作,往往让基层应接不暇。关键是,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真正有实质内容的不多。有时,我们不得不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

  就说填表格,居委会干部应付各种检查一年要填表格达几百张,有时候突击任务,一天要填几十张。每到年底,更是表格扎堆,我们聘一个人专门填表格都来不及。

  这两年还“进步”了,有些评比不填表格了,但是,要拍视频、做PPT了。专家们、评委们不来现场,就凭这些片子决定是不是先进。如此做法还怎么“接地气”呢?拍片的费用高了,花起钱来动不动十几万元。这些钱要是帮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知多受欢迎哦!

  因此,只有去掉形式主义“虚”的东西,真正以百姓关心的问题为工作导向,多做实事,少做虚功,才能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五个担心:

  突发公共事件,不能妥善解决

  突发公共事件在小区是防不胜防的,小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类问题都能碰到。我就担心突发事件一来,我们处理不妥当。

  去年年底,小区一位老太太上厕所时突然坐在地板上起不来。她的女儿跑出来找保安老郭帮忙,老郭立马赶过去了。然而,老太太扶起来了,老郭却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发病去世。老郭的家属们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又哭又闹。

  我很替他们难过。但论责任,真的很难判定。我保持镇定,一方面想一定要凭着良心,不能让好心人做了好事还伤心、吃亏;另一方面,我想也不能让政府为难。几经劝说,老郭家属同意由居委会出面解决。

  我们动员小区居民、共建单位开展“好心人帮好心人”捐款活动。短短3天,小区居民和社区的共建单位共捐出了25万元善款。我们为老郭举办了追悼会,近半小区居民都出席了。此外,我们还想方设法,为老郭的女儿找了一份工作。老郭的家属非常感动。

  通过这件事,我更坚定一个信念:只有多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在突发事件面前,老百姓才可能帮助我们。真心希望更多领导干部多为百姓着想,把百姓的事真正当回事儿,不要轻易说“不”。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1日 05:10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