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看得起病 看得上病 看得好病 安徽勇当医改“先锋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安徽版图,形如心脏。改革,如同心脏的起搏器,不断为安徽阔步前行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从来不乏改革的勇气。今天,人口规模靠前,而人均水平则靠后的安徽,又在我国新一轮医改中勇当“先锋官”——以政府主导、回归公益为出发点,紧贴百姓脉动,破除顽疾沉疴。

  记者在肥东县采访,发现了这样三个变化:

  原先在家“闷”着的农村病人“走”出来了。肥东县人民医院去年参加县级医院改革,今年上半年门诊激增4万人次,增长36.2%,与之相对应的是门诊费用下降了19.2%,人均减少42.60元。8月5日,撮镇镇马桥社区行政村田埠组村民陈飞鸿,静脉曲张手术后出院,医药总费用2955.99元,新农合报销1602元,他自己只掏了1300多元。而医改前手术费要4000多元,病人要自付2300多元。老陈连呼实惠:“以前得病在家扛着,如今很多人都有能力到医院瞧瞧。”

  村卫生室内,男女老少齐“吊水”少多了,体检和健康保健成为常态。村医除了看病,就是走街串户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提供公共卫生服务。3个月前,梁园镇卫生院到邓岗村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第二季度免费体检,查出七旬老人杨世英有糖尿病。如今,在村医的指导下,老人没吊一瓶水,没吃一粒药,半年多时间,空腹血糖从8.0稳定到了6.1。

  镇卫生院破旧“面包车”面临退役,高标准急救车即将上岗。农村常见病、慢性病能看了,突发病怎么办?7月22日,肥东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农村建立“15分钟急救圈”,拿出1000万元,布局农村急救网点,为7个乡镇卫生院配置崭新的急救车,增加专业急救人员,确保农民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医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牵扯多方利益,触碰种种矛盾,安徽坚定选择“人民利益最大”,顶层设计,系统配套,全面推进,努力破除以药养医的老制度,建立公益性的新制度。制定了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药品必须“零差率”销售。开药没有了利润可图,一般诊疗费用固定了,乱输液、大检查成了医院的赔本买卖。

  医改良心方,换回的是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赖。改革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中标价格较国家指导价平均下降52.8%,抗生素使用比例下降27.2%。农民少掏一半钱,用药也安全了。

  在村级和乡镇医疗机构改革探索成功经验基础上,2012年底全省县级医院改革全面铺开,148家县级医院悉数参与。仅仅半年,便实现次均门急诊药品费下降7.3%,次均住院药品费下降17.1%。至此,安徽医改已经覆盖全省65%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惠及数千万城乡百姓。

  改革,永远是“进行时”。省市两级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后,安徽已经开始挺进这片“深水区”,芜湖和马鞍山列入17家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成效明显。安徽有关方面表示,争取年底前启动省市两级公立医院改革。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2日 04:09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