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性融于心 为民践于行

——福建南平组织系统深入践行群众路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武夷街道大布村下派“ 第一书记” 李海弟(左一) 与村民徐文财一家拉家常。(资料图片)

  “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基层需要什么干部”、“基层干部状态什么样”……不久前,福建省南平市市县两级组工干部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来到武夷山市五夫镇五一村拉家常。开展“我与百姓拉家常”活动,是近年来南平市委组织部推动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重要举措,也是该市组织系统以实际行动实践为民务实清廉、建设模范部门的一个缩影。

紧扣中心,在服务绿色发展中勇于担当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南平市确立了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为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绿色发展中干事创业、奋发有为,市县组织部门实行对县乡干部“五看”(即看项目落户、财政增长、民生改善、社会事业进步、城乡面貌变化),对部门干部“三看”(即看办事效率、招商贡献、工作进位),进一步完善实绩考核、群众测评、综合评价“三位一体”干部考评机制,形成以发展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

  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破解?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出台《南平市为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人才支撑的意见》,实施武夷新区人才聚集“百人计划”,先期从省直单位选派规划建设、项目策划管理、投融资等专业人才46人,引进160余名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到南平挂职,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并创建武夷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

  乡村基层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县组织部门因势利导,大力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建阳市委组织部依托考亭村碧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此创立“考亭学派”的文化资源优势,指导该村党组织先谋后动,发展骑自行车、尝农家宴、采新鲜蔬果、品特色文化等绿色旅游。目前,月接待游客达到1.5万人以上。如今,一批“党建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特色乡镇、优美新村在绿色闽北蓬勃兴起。

重心下移,在联系服务群众中锤炼作风

  南平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农业大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为此,南平市组织系统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倾,在转作风、优服务中锤炼组工干部的过硬作风。

  在开展拉家常活动中,全市400余名组工干部率先垂范,进村入户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聊家常、话冷暖,听百姓心声、问群众意愿,累计下乡蹲点7500余天,化解矛盾纠纷512起,办好事实事936件,帮助争取项目资金2650万元。之后,乡镇干部驻村蹲点制度出台并在全市推行。

  “市委组织部给我们派了个好干部,帮我们建起了通村公路、农民公园、村民活动中心,如今我们村不单路灯亮了,大伙心里头也‘亮堂’了。”建瓯市湖头村村民对离任的南平市委组织部下派村支书黄水彪心存感激。近年来,南平市组织系统在深化下派干部制度中坚持组工干部先行,累计下派村支书59名,解决帮扶资金900多万元,引进生产性项目121个,下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1311元。

  在干部考察中如何更准确地给干部“画像”,是组织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南平市组织部门的体会是,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去年年底,松溪县委组织部派出4个考察组深入一线,对抽调到22个重点项目的124名干部进行考评,真正做到考评到实地、到现场,看表现、听口碑,在此基础上作出综合评价。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样的考评和“画像”更真实、更公道,令人信服。

专注用心,在推进创新实践中提升能力

  “实施‘六要’群众工作法,村民广泛参与村务,看起来村支部书记权力变小了,实际上是集中了村民的智慧,支部的力量增大了。”浦城县石陂镇布墩村党支部书记卜水松深有感触地说。

  以“村里的事党组织要引领,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六要”群众工作法,实现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是南平市委组织部在总结基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的村两委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方法。目前,“六要”群众工作法已在福建全省推广。

  近年来,南平市组织系统适应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着力从严治部,不断强化组工干部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坚持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

  针对干部能力素质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市委组织部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分类举办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做好群众工作等专业短期培训班,共举办培训班152期,培训学员1.6万余人次。

  为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南平市委组织部又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推行“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着力打造市、县、乡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系统传导、服务到村的平台。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2日 11:0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