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为什么厅级干部都不会和群众拉家常了?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记者随某省一厅长深入基层调研,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该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说实话,在机关待得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他私下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8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厅级干部深入基层调研,肯定是要地方领导甚至是地方政府主要领导陪同的,因为按照中国目前的官场接待规则,下级接待上级肯定要对照级别来,所以可以想象得到,一大帮子地方官员陪同一个厅级干部到基层访贫问寒,在几句客套话过后就没了话题继续下去,以至于冷场,确实让人尴尬。

  按照常理,在国内能够在官场上官至厅级,基本上也算是人中龙凤,无论是在工作能力方面还是口才方面,都是可以的,可是为什么在和基层群众沟通的过程中,除了问问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实际困难等“常规性”问题之后,就没有话了?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脱离群众路线已经太久太久了,老是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把百姓语言都忘的差不多了,所以才会出现上述的尴尬。

  其实如果身在官场的人,只要对官员们的平时工作时间和状态稍加观察就能感受到,一个正处级以上的领导,基本上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会被各种会议、汇报、参观、接待、出差、检查、评比等各种事务性工作所充满,真正能有时间到田间地头,到老百姓家里听听百姓建议,拉拉家常的,实在是一种奢望。对于领导干部本人来讲,实事求是的说,他们大多数人也很厌烦这种每天被各种事务性工作充斥,尤其是一些不能体现效能和实际作用的务虚会以及接待工作,但是大多数官员因为大环境的限制,只能是随大流,正所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在没有办法和大环境对抗的时候,只能选择适应和趋同,所以很多官员是无奈的被各种文山会海给牢牢的困在机关大院办公室里。

  好在,目前党中央正在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这个教育活动的真正意义也就是在于要让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能有机会去和基层百姓接触,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思,所感,而我们也从近期的高层省部级领导的活动报道中感受到了这一点,比如几位省级领导下田劳作的照片,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平时我们看到的省长省委书记,基本都是开会主持工作或者接见各种类型的代表团,很少能看到省长省委书记操起锄头在田间劳作的。当然,省部级领导田间地头劳动的示范意义远远大于他本身劳作所产生的价值意义,但这是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它提醒我们的高级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连拉家常都不会了,这不仅仅是官员自身的尴尬,也是作为人民公仆的尴尬。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如今,只有继续坚持这条路线,学会和群众拉家常,问寒苦,才能继续保持公仆本色,这或许是这则新闻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3日 06:12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