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围绕干部“头晕”“头疼”难题 解决百姓“揪心”“痛心”问题 繁昌:创新方法 服务群众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台风来袭,河水陡涨。50人的防汛突击队仅来了20人,怎么办?

  群众到县政府上访,抗议一项目开工,引来媒体采访,怎么办?

  ……

  这些“怎么办”,就是摆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领导干部群众工作情景模拟培训班”学员面前的考题。

  为切实改进作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高全县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繁昌县创新学习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征集干部“头晕”“头疼”的难题、群众“揪心”“痛心”的问题,从今年6月起,用3个月时间,分3批对全县66个镇级领导班子、共计334名成员进行了培训,力争让学员达到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三懂三会”要求。

  记者日前走进第二批模拟培训班。围绕解决城区餐饮业油烟和噪音污染、拆迁安置、土地纠纷等问题,100名学员分成10 组对决。各组成员来自不同部门,一个半小时内必须完成决策讨论,观察员为每名学员打分。通过公开陈述、现场打分、专家点评等环节,比赛结果计入干部档案,成为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

  干部带着真诚下去,必然带着问题上来。繁昌县在实践中推出“三色单”解决流程。联系干部能自行解决或所在单位协调解决的,填写“绿色报告单”;需要其他相关镇、县直单位办理的,由联系干部所在单位负责人签发“黄色报告单”,报县群众与社会工作部转办;需要县“双联系”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的,由群众与社会工作部填报“红色报告单”。问题限时解决、及时销号、整理存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不能解决的,报上级党委、政府协调解决。

  繁昌县峨山镇湾店村村民徐友生,今年70岁,曾是民办教师,因待遇保障问题,上访之路一走10年。“双联系”中,县司法局长许光龙走进老人家,认真讲解政策,耐心做思想工作。尽管问题一时难解,但怨气化解的徐友生,从“老上访”转变为服务群众的带头人。看到村里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他主动站出来,汇集民意、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村民主动出资、出力,整修了道路。

  “双联系”贴近了干群的心。繁昌县定期开展民情问询、民主评议、群众满意度测评,评价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真正把工作评判权交给群众,让基层干部感到压力,增添动力。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在全县形成“党员干部要从心底里说群众好,努力让群众说党委、政府好,工作争取让子孙后代说好”的“三个好”理念。

  种什么花,结什么果(短评)

  会不会做群众工作,如何及时化解矛盾,科学决策,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群众工作的对象、内容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需要,领导干部们靠什么走出能力恐慌?靠学习,特别是创新性学习。繁昌县在干部培训中率先运用案例教学,引入竞争机制,让干部在培训中历练,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无疑是锤炼工作能力的有益探索。

  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每当群众见到我们都能露出微笑时,就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繁昌县委书记单向前的朴素话语,道出了中国广大基层干部的不懈追求。常言道,种什么花,结什么果。真正实现“三个好”,推动和谐建设,不靠空话堆砌,而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的必然结果。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8日 03:37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