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经济日报评论员:感同身受才能“急民所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顶着烈日酷暑,苏州交通局长乘上没有空调的公交车,亲身体验了“蒸笼”的滋味后,承诺将尽快更换空调大巴,同时也向现场群众解释了政府的考虑和难处。此事得到广泛好评,市民直呼“给力”,有网友说“离开吹着凉风的舒适小车,多一些感同身受,才能真正急民所急。”

  四川省委一位处长按照省里“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的要求进村入户蹲点调研,发现了基层的不少困难,也密切了与群众的感情。他在日记中写道:下基层“形式”一次、“官僚”一次,群众的心就被伤一次;与群众的感情是“处”出来的,只有多到群众家中揭揭锅盖,多到田间地头拉拉家常,才能倾听到群众的心声,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如何,最终是由群众来评判。我们看到,活动开展以来,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地迅速部署、积极行动,总的态势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作秀不做事”,联系群众不肯真访真问,基层调研不肯脚踏实地,开民主生活会不肯“实打实硬碰硬”,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依然故我。对这些“花拳绣腿”的表演,群众当然不会买账。

  “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市民之家时的一番讲话,说明走群众路线贵在“真”、贵在“实”,发人深思。所谓“真”,就是要带着真诚下基层调研、听群众心声,自觉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听到真心话,抓住“牛鼻子”;所谓“实”,就是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出实招、讲实效。做到“真”与“实”,关键还在于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只有不忘根本,常怀感恩之心,才能真正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体会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可爱、可敬,才能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记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9日 08:28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