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密切联系群众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落脚点

黑龙江省委党校 刘晓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型政府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要解决好“为谁服务,提供什么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我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仅回答了并践行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问题,为服务型政府建设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实践表明,当政府能够倾听群众呼声,关切群众需求,征求群众意见时,政府就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就提高;反之,政府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的意见,政府就受到群众的质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就下降。习近平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因为如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要把密切联系群众的理念贯穿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第一,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就应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服务宗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就是要求政府以民为本,履行为民服务的职能,政府在服务过程中尊重人民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从实践来看,有的政府和一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思想意识严重,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桎梏,这些观念具体到行动中,表现为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造成政府错位、缺位和越位;一些领导干部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这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对此毛泽东早就指出: “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从理念上转变入手,要从思想观念上摒弃政府本位、官本位、权力本位的理念,树立社会本位、民本位和权利本位的民主思想,切实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宗旨。

  第二,建设服务型政府要问政于民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 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 ,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问政于民,就是要各级政府应通过不同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找准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问政于民,能够体现服务型政府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从而达到服务型政府真正为民服务的目的。

  第三,建设服务型政府要问需于民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政府提供什么服务,提供怎样服务,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而不能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还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与群众的需求相脱离。具体表现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存在着总量不足;政府已经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与公众需求相脱离,如一些城市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分配严重失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还不能做到急民之所急,思民之所忧,解民之所难。所以,服务型政府建设要问需于民,通过问需于民,了解和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上充分体现民意,更加具有针对性、时效性。通过问需于民,引导公民主动、有序参与表达诉求。加快建立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一个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第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问计于民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公民权。政府在决策时如何代表公众利益、如何避免在决策时带来的失误?有效途径就是“问计于民”。问计于民,就是要提高决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要我国政府部门将信息公开,让公众知道相关信息、参与决策、作出评价,能及时反映出公众的意愿,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避免决策的随意性,从而保证公民了解和参与决策的权利,使政府的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情顺应民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政府运行不公开透明,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垄断信息,拒绝公开,或者搞“暗箱操作”,那么,公民就无法了解政府都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公民也就不能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争取与维护自身利益,更谈不上对政府权力行使的监督和制约。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公民权利的具体体现,它也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第五,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

  科学评价政府的绩效,有助于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和改进。以往的绩效评价中评价主体以官方评估为主,缺乏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评估;在评估指标设计上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为主,忽视了公众的真实感受。实践中导致政府绩效评估缺乏客观性、公正性,甚至出现弄虚做假,严重背离客观事实的后果。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 所以,人民群众对政府绩效最有发言权,政府的绩效评价应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人民群体参与原则是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正如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 “我们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0日 19:13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