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同心共筑中国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编者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近年来,统一战线把参与扶贫开发和帮助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形成了光彩事业、感恩行动、同心工程等一批特色品牌,形成促进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合力。日前,本报记者分别前往江西、陕西、宁夏农村基层,亲身体验统一战线工作给当地群众带来的重大变化。

  “同心”到 老表笑

  一年后再来贯桥村高虎脑,面貌焕然一新。

  江西省广昌县驿前镇贯桥村高虎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一年前,记者曾随同国家部委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联合调研组到过这里。那时,进村的路狭窄、坑洼不平,大多数老百姓住的还是土坯房,学校的教学楼是危楼,操场长满野草,篮球筐破烂不堪……

  今天,同心街上的青石板,平整宽敞;振兴路两旁的桂花树,散发着淡淡的轻香;街道两旁老表的房子修葺一新;30栋两层的楼房主体工程都已完工,红军小学教学楼也快竣工,红军医院已进入装修。

  “不到一年,村里大变样!”88岁的老党员邱德涧拉住记者,不住地赞叹。

  “盼了几十年,明年春节就能在新房过年了!”贯桥村土坯房改造理事会理事长邱良生匆匆从建设工地赶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想想从前,土坯房光线差、潮湿,到了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让人提心吊胆……”提起大半辈子住土坯房的日子,老邱心有余悸。

  邱良生说,在高虎脑安置点共有63户,第一批共30户很快竣工,10月30日前入住;第二批33户马上动工。新房统一规划,两层建筑面积208平方米。政府负责“三通一平”、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新房大约需要15万元,来源为政府收购老表原来的土坯房补贴一部分,自己筹一点,向亲戚朋友借一点或向银行贷一点。

  眼下,邱良生忙着宣讲党的好政策,监督建房质量,收取建房的相关费用。虽然辛苦,但他感觉浑身是劲,觉得有奔头。

  “去年6月以来,贯桥村每天都有新变化!”贯桥村支书李玉金说。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去年6月出台后,江西省委统战部倡导建设“同心·振兴原赣南中央苏区广昌示范区”,江西海外联谊会、江西赣商会、江西省工商联、江西光彩会的企业家认捐广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和物资共计2344.8万元。

  自此,贯桥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集中整合了省农行定点帮扶资金、“双百同心”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广昌行捐赠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土坯房改造资金等,前后投入1200多万元。

  随着村里生活环境的改善,这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吸引了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回村。“以前村里条件差,大家出去以后都不想回来;现在这里变化太大了,想回村建房的人越来越多……”供销社退休职工张奕祥说。

  “目前主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和红色旅游三项重点工作。对于收购的老表的土坯房也不是简单地一拆了之,而且进行维修,辟作红军工作生活遗址供游客参观。”驿前镇副镇长冯国平说,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对研究苏区军事史、苏区史、中国革命史具有重大价值。

  广昌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刘世昌说,自2012年以来,全省统一战线的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侨领侨商共23批610人次到广昌考察,最后确定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智力扶贫、生态保护等五个方面帮助广昌振兴发展,计划2012年—2017年,全省统一战线为广昌实施73个重大项目,以项目实施彰显“同心”效应。

  暖心的海联卫生室

  在陕西省黄陵县双龙镇石头坡村,一块“双龙镇石头坡村海联新农村卫生室”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

  “别看卫生室只有三间平房,小是小,可作用却不得了。”因患感冒正在这里输液的村民白忠乾高兴地说道,“我们这个小村子,以前交通不便,村里也没有个像样的卫生室,有个头疼脑热都要到镇里的卫生院去。现在好了,不用我来回跑,在这里就能看好了。”

  53岁的村医张碧艳已经在这个村上行医10多年了,是这个村卫生室变化的见证者。她告诉记者,以前她自己在村里办了个小诊所,用的是自家破烂的房子,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医疗器械,有些病只能凭经验诊治,也就是看个头疼脑热的小病。2009年,在陕西省海外联谊会的帮扶资助下,投资5万元建成了这所条件较好的村级卫生室,而且还配备了一些先进的诊疗设备。“自打有了这个卫生室,条件改善了,我感觉看病都更有劲了。乡亲们哪儿不舒服,随时都可以来,借助这些先进仪器,我诊病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村民也更愿意到这里来看病了!”张碧艳高兴地说。

  虽然卫生室只有70平方米,但室内干净整洁,而且设有诊断室、药房、注射室和观察室,药房里各类基本药品齐全,治疗室还配备着血压计、消毒柜、治疗车、器械包、病床、输液架等医疗设备。“我们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加上流动人口差不多有近千人,这个卫生室着实给村民带来了方便,现在村民们有小病基本上不用出村就可以看好了,而且加上现在的新农合政策,大家看病基本不需要花什么钱。”石头坡村支书刘新民深有感触说,“海联卫生室”的建设使当地医疗卫生设施发生了大变化。

  双龙镇卫生院院长孙宏权介绍,2009年以前,双龙镇12个行政村只有镇上一所卫生院,加之当时道路难行、交通不便,群众就医十分不便,许多老百姓小病被耽搁,大病来不及治疗,看病难成为群众最为“头疼”的事情。当得知到这一情况后,陕西省海外联谊会积极与黄陵县委统战部联系,帮扶该镇建成了5个村级卫生室,大大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改善了当地群众就医环境。同时,按照县上的新型农村居民合作医疗政策,这些村级卫生室还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村民看病报销比例达到了85%,大大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

  据了解,“海联新农村卫生室”是由中华海外联谊会倡议发起,全国各省市海联会积极配合,港澳台海外人士踊跃参与,面向贫困山区惠及百姓的同心品牌工程。迄今为止,陕西共捐建137所,覆盖17个区县,受惠群众近30万人。

  “光彩”照进移民村

  日前,记者行车至京藏高速公路桃山至同心段西侧,放眼望去,一大片正在建设中的枸杞园绵延南北,枸杞树苗很多已经开花、挂果,红彤彤的果实着实喜人。这里是宁夏同心县河西镇同德移民新村的万亩枸杞种植基地。

  “栽苗子的时候,我干了1个多月,每天工钱100块,领到手里3000多,花1800元给婆婆买了一对金耳环。”在万亩枸杞种植基地2号地块里,正在学习枸杞树抹芽的26岁回族移民黑俊兰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有了这万亩枸杞基地,村里的妇女、老人、孩子不出门都有了打工赚钱的机会。

  2012年11月19日,黑俊兰和927位乡亲们走出大山,搬进了政府兴建的同德移民新村。同德移民村是同心县“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的两个移民村之一。搬迁安置县内王团、预旺、兴隆等4个乡镇甘草掌、川口、刘家川等村贫困群众1179户4639人。目前第一批200户移民已搬迁,共927人。根据规划设计,户均庭院面积0.97亩,建设砖木结构移民房1179套63180平方米,户均54平方米,建设养殖圈棚1179套,每套50平方米,配套建设供排水、电、路、学校、村级活动场所等。

  搬出来,如何解决移民们生产生活发展的后续问题?

  2012年初开始,在宁夏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工商联、光彩事业促进会积极争取,同心县委、政府多方联系对接,最终获得了全国工商联光彩事业资金连续5年、每年3000万元的捐助。“这笔捐助主要用于同德移民村的建设发展,目前,第一期3170万元资助已经全部到位,全部用于建设万亩枸杞种植基地。”吴忠市委常委、同心县委书记张兴斌说。

  “第一期已平整土地超过4000亩,3200亩栽苗完成,每亩栽苗330株,已栽下超过100万株枸杞树,成活率在95%以上。”同行的县林业局副局长白继章说。

  “去年11月份搬来200户共972人,今年3月份枸杞基地开始建设到现在,用工优先考虑我们同德移民村的移民,建设高峰期移民村有600多人在枸杞基地打工。”河西镇副镇长、同德村书记马永伏说,“种一棵苗子给1块5毛钱,干得快的一天可以挣150元,有的夫妻两口子一天可以挣到300元,我们今年从3月初种到了5月底,很多移民家庭刚搬过来就已经挣了五六千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子里还有几十人被种植基地聘为管理人员和固定工,做饭、看门房、浇水、锄草等工作,每个月工资都超过1000元。

  马永伏算了笔账,1亩地需要3个人采摘,7000亩枸杞基地建成进入盛果期,每年6到9月份的采摘高峰期,用1000个劳动力没问题。“每户至少能安排一个劳动力在枸杞基地打工,每人每天平均采摘收入100元,每个月可达到3000元,一个采摘季下来,守着家门口每户收入可达到10000元左右。”

  枸杞种植基地西侧一路之隔,便是规划建设中的同德生态移民村。一期800套白墙蓝顶的移民新居已全部建成,二期379套正在建设中,计划2013年8月完工。据马永伏介绍2012年11月19日第一批200户共927位移民已搬迁入住。

  走进51岁的移民许正俊家,院子南侧的自留地里,西红柿、小白菜、洋芋等地膜蔬菜绿油油的。老许热情地让我们进屋坐,去年11月份才从山里搬出来,年底老许就在新居为二儿子娶了媳妇,两室一厅的新居里装饰一新,锃亮的地板砖、笔直的地脚线、PVC吊顶、全套现代家具。“过去在山区,吃水是最大的问题,现在吃水方便,一个月一家人才吃一方水。交通方便了,现在村子上到县城通了公交车,十几分钟一趟车,半个多小时就到县城,你看我这新房子,跟县里的楼房有得一拼咧。”

  “我们坚持把生态移民村后续产业扶持发展与工程建设、搬迁定居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来抓。”张兴斌说。“有了光彩事业的资金支持,采取先开发种植再流转的方式,将低层次的土地流转向高收入的产业流转推进,提高移民群众从土地中的收入。光彩事业的资金投入建了枸杞基地。按照规划,枸杞基地建成3年后,每户能拿到土地流转金超过1000元。每户移民家庭又可以安排1个人在基地打工挣钱,等于有了两份收入。”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1日 07:18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