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放下“官架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和党员干部作风存在什么问题,群众看在眼里明在心里,最有发言权。因此,要扎实深入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的放矢地反对“四风”,祛除部分党员干部身上的“顽疾”,首先需要走近群众,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真实意见。

  当然,走近群众、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想与群众推心置腹,听到群众心里话和真实意见,不是“走走基层”、“开开座谈”、“搞搞慰问”就可以轻易达到的,而是需要领导干部首先放低姿态、放下“官架子”,才能让群众感觉到亲近和平等,群众进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坦诚相待。

  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时被指责“做秀”,联系群众被指责“走过场”。存在这样的批评,固然是因为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偏见和误解,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总是带着“官架子”去联系群众。他们在群众面前吆五喝六、官气十足,极力维护自己的“高、大、威”形象,讲起话来打官腔,走起路来趾高气扬,高高在上,用傲慢的态度对待群众,并以此使群众对自己感到畏惧。殊不知,这些领导干部越把“官架子”举得越高,群众就越不愿意亲近他、信服他和拥戴他,反而对此非常反感,并在心里远离他。如此一来,领导干部被群众在心里上“拒之门外”,不能“走进”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更不用说听到群众的真心话了。

  其实,放下“官架子”是一种密切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领导干部放下“官架子”,就不会让群众反感,就可以与群众在精神上进行平等的沟通,让群众看到的是一种领导干部的“真里实气”:“里”是内在的心系发展、心系民众之“里”,“气”是外在的近民亲民之“气”。在这“真里实气”当中,领导干部搭建起一座与群众平等的“和谐沟通”之桥,让群众去掉戒备和惧怕心理,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倾吐自己的真心话。

  我们还记得7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调研时一幅质朴感人、平近易人的画面:自己撑伞、卷起裤腿、雨湿衬衣……在这个“冒雨调研”的场景里,群众丝毫看不到官至中央书记、国家主席那种傲人的“官架子”,看不到前拥后戴的“领导莅临”,更看不到蜻蜓点水般的“走马观花”,群众看到的是“接地气”的中央领导亲民风范。习总书记近民亲民和朴实可敬的举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心里充满感动和信任,打破了畏惧心理隔阂,因而敢于把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意见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做法为我们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如何听到群众真实意见树立了典范。

  “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总的说来,做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件“难事”,领导干部首先要放下“官架子”。只有放下“官架子”,才能穿上“百姓鞋”、走上“百姓路”,念着“百姓情”、办好“百姓事”,才能得“百姓心”。这不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启示,也是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正道。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1日 19:2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