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飞天“梦之队”

——记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3年夏,在中国梦的宏伟叙事里,“神十”飞天无疑是最为精彩的章节之一。

  再访“天宫”,太空授课……中国航天人主创的这部“太空大片”,赢得世界的尊敬与喝彩。

  8月20日9时,首都北京,总装备部礼堂。神舟十号航天员颁奖授称大会现场,书写“太空大片”传奇章节的“主角”——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采奕奕登上领奖台,胸前的“航天功勋奖章”熠熠生辉。

  “神十”飞天,十全十美。从神箭起飞到神舟翱翔,从交会对接到进驻“天宫”,从返回制动到安全着陆,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珠联璧合演绎了一次完美飞行,堪称飞天“梦之队”!

  他们用从容的表现说——

  “中国航天员完全能够适应中长期太空生活”

  “从容”一词,在中国航天员历次飞天报道中,并不鲜见。这一次,显得格外“贴切”——

  32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神十”航天员用如此快的节奏,完成了出征太空仪式。面对充满风险的太空之旅,他们平静得如同一次普通出差。

  5秒钟!神舟十号成功对接天宫一号后,“神十”航天员用如此短暂的时间简单庆祝,随即开始忙碌——给“天宫”装地板。

  少了“神五”飞天的壮怀激烈,少了“神六”飞天的牵挂不安,少了“神七”飞天的深情期许,少了“神九”飞天的热泪盈眶……“神十”飞天,一切都显得如此淡定、如此从容。

  其实,“神十”任务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项目最多、难度最大的一次太空飞行。在轨飞行15天,环绕地球233圈,需要完成首次太空授课、首次航天器绕飞等数十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这,意味着“神十”航天员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比想象中好很多。”乘组指令长聂海胜说,“地面模拟训练越扎实,太空工作起来越从容。事实证明,中国航天员完全能够适应中长期太空生活。”

  为胜任太空摄像师工作,原本是“门外汉”的张晓光在地面反复练习:“我不停琢磨,应该怎么站位,要用什么角度,怎样才能更好地用镜头讲述40分钟的太空授课。”

  悬空打坐、神奇单摆、魔幻水球……女航天员王亚平精彩纷呈的太空授课,不仅在千千万万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科学、追逐梦想的种子,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位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航天员技术娴熟、表现出色!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堪称完美!”神舟十号航天员凯旋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如是评价。

  他们用默契的眼神说——

  “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

  “神十”飞天,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长久留在人们记忆里——

  火箭点火那一刻,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不约而同向祖国和人民致以庄严的军礼。这个并不在计划内的动作,3人默契得犹如一人。

  乘组高度的默契,源自成员高度的融合——

  聂海胜是飞行乘组的“定海神针”,沉着、稳重,举手投足都有“老大哥”的范儿。15天太空飞行中,他时刻与战友分享自己的飞行经验。在火箭上升段,在飞船返回时,他不时提示战友:“现在的载荷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张晓光是飞行乘组的“开心果”。15天太空飞行中,他经常“别出心裁”体会失重环境的奇妙乐趣:把指令长聂海胜“抡起来”转两圈,在“天宫”里面飞着追逐巧克力吃……

  王亚平是飞行乘组的“女管家”,温和、细腻,在太空生活料理上尽显女性优势。15天太空飞行中,她每天不仅负责加热食品、卫生清洁等工作,还会用电脑向地面值班人员发去问候。

  “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我们能组成乘组携手飞天,是一种缘分,大家都倍加珍惜。”聂海胜说。

  “我们飞行乘组‘分工不分家’,自己多干一点,别人就能轻松一点。”在张晓光看来,3人的默契配合让枯燥的太空生活变得和谐愉快。

  太空授课开始前,在聂海胜提议下,3名航天员集体打了一套太极拳。看到这一幕,地面工作人员放心了:航天员一点都不紧张!

  飞船返回过程中,3名航天员相互鼓励,还风趣地开玩笑。平安落地后,监听飞船返回舱录音的工作人员感慨道:“航天员是一路‘谈笑风生’返回地球啊!”

  他们用成长的故事说——

  “成功终究是昨夜星辰,勤奋才是不熄的明灯”

  在中国载人航天史册上,聂海胜书写了不可复制的“传奇”——

  从“神五”到“神十”,5次载人飞行任务中,他均以主份或备份的身份入选飞行梯队。这样的经历,在中国航天员队伍中绝无仅有。

  二次飞天后,聂海胜目前成为中国在太空飞得最远、驻留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但他相信这个纪录很快将被打破:“未来空间站时代,航天员中长期飞行将成为常态。”

  他更希望这个纪录由自己打破:“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自己还能飞进中国的空间站。”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张晓光15年前就站上了飞向太空的起跑线。

  一次次参加选拔,一次次抱憾落选,一次次奋起直追……为了15天的太空之旅,他进行了整整15年的坚守与冲刺。

  这一次,他终圆飞天梦想。

  “都说风雨过后是彩虹的美,但不要忘记,经历过的那些风雨,才是我最值得珍惜的生命历程。”张晓光说,“成功终究是昨夜星辰,勤奋才是不熄的明灯。”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你的工作是你的爱好。”平日里热爱读书的张晓光,以诗意的语言描述自己的飞天感悟。

  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向全国青少年授课后,王亚平多了一个新的称谓——“王老师”。对此,王亚平内心满溢幸福:“老师是神圣的职业,能被人这样称呼非常开心。”

  从太空归来之后,王亚平收到很多学生的来信——

  一名学生在信中说,王老师,看到你们3个人在太空里飘来飘去,像会飞的小鸟,又像会跳的袋鼠,好神奇。是你给了我梦想,我会像毛毛虫一样,慢慢地爬向树的顶端,变成一只蝴蝶,飞向太空,实现梦想。

  谈及自己的梦想,王亚平说:“我已经找到了一条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道路,我的梦想就是在这条道路上做得更多、走得更远。”

  他们用庄严的军礼说——

  “到了太空,亲情、友情和家国情,是那样相依相偎”

  航天员翱翔太空15天,这样两个温情的细节,鲜为人知——

  6月22日,中国“天宫”里,传来了悠扬的口琴声……

  这一天,中国航天员中心安排“神十”航天员与家属双向视频通话。

  这一天,恰巧是张晓光与妻子张继结婚20周年纪念日。口琴声,是细心的张晓光送给妻子的特殊礼物。

  “那天,我看到她打扮得特别美丽!”张晓光幸福地回忆当天那一幕,“我们1993年在老家结婚,婚礼办得非常简朴。如今,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场合,我给她吹奏了当年结婚仪式上没能听到的《婚礼进行曲》,感谢她20年来的支持和付出。”

  那一刻,妻子张继热泪奔流!

  6月24日,是王亚平母亲的生日。自从17岁当兵离家之后,王亚平就没陪妈妈过一次生日。这一天,她在遥远的“天宫”,为妈妈送上了一曲非常好听的歌——《白发亲娘》。

  “到了太空,亲情、友情和家国情,是那样相依相偎。”王亚平说。

  尽管天路漫漫,但祖国和人民心系太空,多少牵挂洋溢天地间!

  聂海胜说,航天员翱翔太空,又何止有亲人的支持,更有数十万科研人员的支持、亿万华夏儿女的支持——正是这些汇聚在一起的支持,凝聚成强大力量,搭建起通向太空的漫漫“天梯”!

  “神十”飞天,王亚平带上天的私人物品很简单——航天员大队两批21名航天员的“全家福”合影照片。

  “我们一个乘组在天上飞,也是我们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一起在飞,更是所有中国航天人一起在飞。”王亚平说,“身上承载着这种使命感,会让我克服一切困难。”

  撤离天宫一号那一刻,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留恋不舍,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游”遍了“太空之家”的每个角落,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在“天宫”电脑里,3名航天员写下这样的离别留言:“精控每一次飞行,中国航天事业将会永续辉煌;铭记每一次进步,我们伟大祖国必将繁荣昌盛!”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3日 06:39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