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秀才买柴”道话风

沈阳军区联勤第40分部 柴祥群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明人赵南星《笑赞》中有则“秀才买柴”的故事:一秀才对卖柴者说:“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听懂了“过来”二字,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卖柴者说了价钱。秀才又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降价)。”卖柴人不知他说啥,担柴去了。后来,秀才做了官下乡去,问父老说:“近年黎庶何如(老百姓过得怎么样)?”父老说:“今年梨树好,只是虫吃了些。”笑话虽短,却道出了话风与作风的关系。秀才迂腐,买柴时咬文嚼字,卖柴者不知所云;当官后,依然“之乎者也”,很难与父老乡亲有效沟通,至于了解百姓想什么、缺什么、要什么,就更无从谈起了。

  时下,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本原上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的“话风”实际上连着作风,反映党风,引领政风。“从群众中来”,就要多讲一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大白话、大实话、自己的话;“到群众中去”,就要深入基层、多接“地气”,用好群众语言,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而不是居高临下、隔山空喊。

  我们讲话沟通的对象是老百姓、普通官兵,要讲就讲人人听得懂、听得进、想听爱听的平民话,贴近实际,贴近官兵。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一张口就是“四六句”“标准语”,讲得朗朗上口,实际上却既不解决实际问题,也回答不了群众关切,尽管乍一听新鲜,但时间久了,对这些只动听却不管用的形式主义语言,越听越乏味,越听越生厌。之所以出现这种虚辞假调、刻意卖弄的情况,其原因不外乎三条。一是装腔作势,不想让群众听得懂。一些人本事不大,不善于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做不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的工作,就用一些故作高深、不着边际的空话来蒙混过关,常常是台上讲得虚无缥缈,台下听得云山雾罩。二是胸无点墨,自身没法讲得清。一些党员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积累,理论功底不扎实,肚子里没货色,嘴上自然讲不深刻,讲不出新意,结果只能是照葫芦画瓢,说几句“以不变应万变”的官话,像毛主席所批评的党八股那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三是缺乏了解,沟通交流对不上点。有的同志喜欢浮在上头,很少投身实践、到基层去。对基层情况,往往是雾里看花、了解不深、吃得不透;对官兵的所思所想,知之甚少。没有真切了解,对群众意见没有认真倾听,讲起话来就不可能讲到点子上,只能是自说自话,群众不愿听、不买账。

  由此不难看出,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既是一种工作方法、工作能力,更是一种感情态度、领导作风。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心中要装着群众,多学习一些来自实际、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真正让官场的话语体系与老百姓的话语体系有效对接;要多读书思考,多调查研究,了解基层难在哪、苦在哪,听听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去哗众取宠之心,以自然、平等、亲和的方式,加强感情交流和心灵互动,多讲直白话、实实在在的心里话,以平等的心态、视角、口吻与群众交流交谈交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说话办事自觉维护基层官兵的利益和需求。只有这样的讲话,才能真正使官兵记得住、想得通、听得进,切实触及思想、拉近感情、增强理解,赢得信赖和尊重。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3日 06:52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