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纠正“四风”要抓重要时间节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今年的中秋节、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这在往年是一个人情往来的重要时节,也是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的高峰时节。中央纪委日前作出部署,要求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正常的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但公款送礼却是一种消极腐败,实质是慷国家之慨,用纳税人的钱当筹码来达到个人或小集体的目的。目前,公款送礼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红包、礼金、礼品、土特产、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等。公款送礼往往假托传统礼仪文化之名,将巨额的公共资金转化为个人囊中之物,借此建立起相互帮衬、互利互惠的小圈子,最终达到权力或资源共享的目的。殊不知,如此的“礼尚往来”是用潜规则消解明规则,以关系往来换取部门利益,极大败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声誉,严重腐蚀着党员和干部队伍,助长了腐败高发易发的势头。一位县委书记曾算过一笔账:仅春节一次,近百个县直单位多数会有“孝敬”,富单位一万两万,穷单位三千五千,加上金融、电信等企业,总数不会低于一两百万元。另有数据显示,贪官中有60%是从收受礼品开始,一步步迈向犯罪深渊的。

  公款送礼属于典型的不正之风,纪检监察部门向来高度重视。每逢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到来,照例都会下发各类“严禁”通知,其中自然包括“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活动”。这些禁令为党员干部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规定,有利于纪委、公众、媒体及时跟进监督,对于纠正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确实有所裨益。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歪风陋习仍普遍存在,远没有被根除。群众批评“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商家感慨“礼品越贵越好卖”,媒体曝光“送礼车导致大城市逢节必堵”,恰说明公款送礼并不是简单个案,业已发展成为官场习俗。而一旦不正之行成了风气、惯例、习俗,自然就会有许多人趋之若鹜,甚至会以“令不责众”来突破禁令,倘若禁令执行起来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就更会助长习俗的普及而不是纠正,而相关条文和禁令也有可能沦为一种摆设。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公款送礼就是“四风”的典型表现。公众对此寄予厚望,最盼望的是动真碰硬,最担心的是不能持续。为此,中央已多次提出“必须持之以恒狠抓落实”,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铁面执纪,对顶风违纪者坚决查处并不断给予曝光,向全党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四风”积习甚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完全纠正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常抓不懈,不坚持不足以深化,不深化也无以坚持,提高执纪监督的实效性、震慑力,不断巩固纠正“四风”的成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反“四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需要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现阶段要重点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礼的不正之风,把日常性监督与阶段性检查抽查结合起来,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纠正“四风”如同反腐倡廉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狠抓一阵解决,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直至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解决“四风”问题,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党风政风,必须从解决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中秋节、国庆节将至,各级部门和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对公款送礼说不、让公款送礼无门,检验着我们务实清廉为民的决心,检验着我们纠正“四风”的成效。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3日 08:39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