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俯首甘为民之仆

——曲松县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曲松县县长拉巴次仁(左四)与邱多江乡江塘村驻村队员、工作组成员及村“两委”班子一起研究未来发展规划。记者 李文健 马静 摄

  “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德。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之江新语》中说过的一段话,在山南地区曲松县实践的红红火火。

  盛夏八月,在“三水之乡”,记者再次踏访这个有“深闺”之称的小县城。说她“深闺”,意为曲松受加(查)桑(日)公路贯通的影响,交通、地理位置再无任何优势;说她小,则为全县仅有1.5万多人、财政收入不到2000万的实况,决定了曲松“不高不低、不中不边、不农不牧”的现实。

  2011年11月8日,曲松县委作出一项重大决定,由时任县委书记的柯东海同志亲自挂帅、县委宣传部牵头实施,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与“凝聚党心”、“连接民心”、“树立信心”紧密结合起来,使原来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演变为“三谁”连“三心”活动。一时间,曲松大地各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进农家、入农户、走基层,了解人民疾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百姓难事,一场轰轰烈烈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拉加里故里徐徐展开。

  “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全县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共筹措资金1100万元,解决突出问题35个,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580余件,矛盾化解率达90%以上。全县81个基层党组织作出承诺109条,践诺率84.4%;1428名党员作出承诺1717条,践诺率92.2%。”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李世平对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无不感慨。

  究竟是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让曲松县的党员干部矢志开展“三谁”连“三心”活动?又是什么样的不竭动力助推这一活动在曲松大地不断前进?连日来,记者一行在曲松大地寻觅答案。

  “为了谁”,真抓实干赢民心

  为了谁?就是为了人民群众,把根子扎向基层,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惠从何来、惠在何处”。

  “我们就是要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柯东海在动员大会上讲的这句话,对全县的干部职工触动很大。

  动员大会结束后,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进农家门,吃农家饭,干农家事,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手拉手与群众亲近,心连心与群众沟通。曲松县处处涌动着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的汩汩暖流。

  时任曲松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李国庆告诉记者,在“为了谁”大讨论中,曲松围绕“民”字做文章,坚持以民为本,着力为民服务,达到取信于民的目的,这是曲松县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为确保这项活动取得实效,曲松县委责成宣传部拟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活动一启动,就在全县乃至山南地区引起极大轰动。

  怎样才能在村(居)的小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下江村村官乔丽莎在和群众的交往中,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为群众办事,用真心换民心。

  有一次,乔丽莎走村入户,来到一户仅有3位年过六旬老人的家中,家里好几间房屋都没有灯,漆黑一片。她从自己的驻村补助中拿出钱为他们买了大米,并为他们装上了电灯。事情虽小,但对当地村民触动很深,群众都说她是这里的“最美村官”。

  给一个平台,就会成就一番事业。在曲松县,像乔丽莎这样的村官还有很多,他们正是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进而更加自觉地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热土,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这里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日子越来越好。

  面对群众盼发展的迫切心情和不利发展态势,罗布莎镇党员干部下基层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经济效益的土地开发出来,带领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藏猪养殖,不仅使当地农牧民群众掌握了科学的养殖理念,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还为罗布莎村打造了一个特色经济实体。

  人心是杆秤,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好,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曲松县纪委书记洛桑说:“老百姓认可的,就是我们坚持的,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和激励。老百姓说我们的干部讲普通话的少了,会讲藏语的多了,干部不摆架子了,群众也敢说事了。现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都铆足了劲,想尽办法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成、办好、办实。”

  “依靠谁”,真心实意知民心

  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围绕“入村为什么、群众盼什么、驻村做什么”和“怎么看、怎么办和怎么干”,曲松县各级驻村工作队和党员干部不断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探索着。

  胡小会是曲松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因为没有多少农村的生活体验,对农村的情况不熟悉,了解得也很少。两年前毕业分配到曲松镇下洛村工作,一开始很不适应,加之语言障碍,不知道怎样与当地群众交往。

  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胡小会通过与老党员们一起座谈,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聪明好学的她从此甘心拜当地群众为师,学习藏语,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如何处理村里各种事务,慢慢地,她融入了群众,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是村里的群众和村干部让我知道了怎么做个好村官,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就是我的工作,始终将自己的位置摆正,让老百姓信任你、接纳你,这样就能很好地开展工作。你被大家接受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带领大家做事。”说起现在的成绩,胡小会仍然感慨颇多。

  和胡小会一样,如今曲松县的大多数党员干部“书生气”少了,“乡土气”浓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铮铮誓言。

  开展走访,认真调研是曲松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一贯作风。针对县域经济过度依赖铬铁矿产、后备资源不足的不利态势,广大党员干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县里提出“由地下到地上”进行转型。县长拉巴次仁对曲松有着清醒的发展思路,那就是打好“矿业牌、旅游牌、转型牌”,建设“矿业大县、旅游名县、转型新县”的工作思路。他说,预计到“十二五”末,曲松县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21亿元,而其中矿业年总产值可达到10亿元,旅游经济产值可达到1亿元。

  邱多江乡是曲松县海拔最高、最边远的乡镇,尽管草场资源丰富,但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经济发展持续滞后。乡长王军带领全乡干部通过大走访,摸清家底,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召集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会,广泛征询群众意见,最终确定围绕牦牛肉干加工,走畜牧产业园区路子,勾勒出邱多江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曲松县堆随乡为更好查找乡党委、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全乡各村组共设置意见箱16个,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既方便群众表达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也为乡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提供了便利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在开展“依靠谁”大讨论活动中,曲松县党员干部共撰写心得体会600余篇,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80余条,与群众谈心交心600余次,记录民情日记2000余篇,撰写学习笔记230多万字,使自身有了更加准确的角色定位,找准了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是谁”,真情服务暖民心

  走进曲松村居委会,映入眼帘的是曲松村民俗旅游规划图。

  说起当时为什么要把曲松村打造成民俗旅游村时,村党支部书记格桑顿珠告诉记者,为了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在开展大讨论中,县镇领导到我们村“两委”班子,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帮助我们共同制定曲松村的未来发展规划,让我们弄明白“我是谁”,将曲松村打造成为具有曲松特色的民俗旅游村。

  这一规划让村里的群众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走进曲松县堆随乡政府,院子里已发黄的干部分管示意图赫然映入眼帘,尽管已经有点模糊了,但内容一目了然,哪个干部分管哪个部门,要找哪个单位,都十分清楚。

  今年2月以来,堆随乡党委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深化“三谁连三心”活动,以“五连心”为载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共发放党群连心服务卡1000余张,做到户户1张,群众有什么困难一个电话就能直接跟自己要找的人通上话。

  “前阵子,我家里的鸡饲料不够了,随即拿起乡里发给我们的党群联系服务卡,打电话给乡党委尤刚书记,书记二话没说,为我家里的事奔走各个部门,终于在他的帮助下,县里的农牧部门给我解决了2000斤鸡饲料。真的是很感谢尤书记!”堆随乡堆随村三组的索朗丹增告诉记者。

  次仁拉姆是色吾村一组的无职党员,以前只知道做好自家的事情就行了,现在的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她说她很知足,也很幸福,就是因为她成了村里的“矛盾纠纷调解员”,村民发生些许矛盾纠纷她主动调解,理顺邻里关系。

  在开展“三谁连三心”活动中,曲松县在山南地区率先提出“有职党员履职尽责,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做法,设置了“方针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事关农牧区发展稳定民生党建方面的“八大员”岗位,全县168名农牧区无职党员通过竞争上岗走上工作岗位,在促进农牧区发展稳定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曲松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索朗平措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作用,曲松县结合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大力实施“9444”系统推进工程,要求县级干部要做到“九个一”,县直机关、乡镇、科级干部要做到“四个一”,这促使党员干部要知道哪个乡村、哪个家庭有什么困难,该怎么去帮助他们。为此,全县制作了4500余张便民服务卡,发放给每户家庭,群众有事打个电话就有党员干部上门解决问题。

  如今,在曲松县的21个村委会门口,都挂着一个驻村队员和村“两委”工作动态的牌子,上面标注着各自职责和在岗情况。对群众咨询或反映的问题,党员干部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找办法而不找借口,48小时内给予解答或者帮助,对于不能办理的,及时告知说明原因,并向所在乡镇和相关单位汇报,争取支持解决。索朗平措说,活动开展以来,仅县级干部深入联系点达500余人次,入户走访率达100%,结对认亲建立贫困帮扶对象322户。

  为搞明白“我是谁”,曲松县还自定门规树形象。白天敞开“便民门”,全县21个工作队的大门随时向群众敞开,接待群众来访,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晚上严把“自律门”,按照《驻村干部管理办法》、《驻村工作纪律》,严格自律,不搞特殊化,不擅自离岗脱岗,不违规违纪,不外出喝酒、聚会、打牌。平时勤叩“拜师门”,党员干部经常走访群众,在访贫问苦的同时,真心拜群众为师,提升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在遵守好“门规”的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开展“一日三问”活动:一问该做什么,当天工作怎么干?二问做成什么,工作绩效怎么样?三问欠缺什么,哪些方面需改进?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后有在整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致力于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深化提升。他感慨地告诉记者,“只有将办公场所搬到农家院落,移到田间地头,接地气,聚人气,才能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为群众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采访归来,记者深深感受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给曲松带来的巨大变化,道路宽了,环境美了,百姓富了,干群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了,曲松广大干部群众正在这场实践活动中描绘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4日 14:49 来源:西藏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