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贵州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作风助推同步小康新跨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然这样。希望组织上经常注意整党整风……保持党的纯洁。”在息烽集中营纪念馆,许晓轩烈士的铮铮遗言令人深受教育和启迪。

  在遵义会议会址,二楼一间27平方米的小屋内,1张桌子、20把木椅,看似普通,却无声胜有声,诉说着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

  在瓮安“6·28”事件警示教育基地,县委大楼旧址火迹依稀可辨,瓦砾残存、荒草丛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引人深思。

  8月2日至5日,贵州省委常委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与会同志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为镜,以瓮安“由大乱到大治”的变化为镜,探寻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现实意义。

  心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结合省情实际,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以“忠实务实实干兴省、同心同苦同步小康”为主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征程中不断谱写新篇章。

  不折不扣执行中央规定

  “风气一转,神清气爽”

  “坚持领导带头,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各项规定。”去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贵州省委立即召开专题学习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的讲话掷地有声。

  以下发《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为标志,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的浪潮在黔中大地迅速铺开,各级各部门立即行动,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具体措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令行禁止。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把加强对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省纪委、监察厅专门发文部署,明确机关工作人员作风问题处理办法,制定纪检监察干部“三严守、九严禁”的纪律要求,迅即展开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的督查。

  截至目前,由省纪委、监察厅牵头,贵州采取省、市、县联动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针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上班时间打麻将等方面问题集中开展了3轮监督检查,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也多次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明察暗访,查处违反规定的公职人员1889人。同时,省纪委还分两批对12起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

  乘势而上。贵州省全面升级作风建设制度规定,密集出台权威文件,把软要求落实到硬指标上,规定印发文件一般不超过3000字,领导讲话稿一般不超过4000字,座谈会一般控制在2小时以内,无实质内容的会议一律不开,调研接待一般在机关就餐,等等。

  安顺市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业气象预报、人口计生和医疗服务中“精打细算”,仅今年前7个月全市就精简会议2102个,精简文件879件,“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1945.5万元。

  普定县把作风建设融入民族文化,依托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了“布依铜鼓廉政十二调”,精心打造6.6公里长的廉政文化长廊,在机关、广场、街道、社区广泛宣传八项规定精神。

  “风气一转,神清气爽!”在盛产“朵贝贡茶”的普定县化处镇,镇党委书记张庆云一阵抒情,“转作风,关键是要树新风。现在,我们专打‘朵贝贡茶’这张牌,公务接待一律以茶代酒,把说酒话变成茶文化,还能帮老百姓卖不少茶叶。”

  优良党风带政风、淳民风。如今,“爽爽的贵阳”气象一新,正如市民张先生所言,“公款吃喝、豪门盛宴成为过街老鼠,就连街头巷尾的麻将风也收敛许多”。

  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

  带着党心下去,装着民情回来

  “坚持开展干部驻村活动,就要重心下移汇集基层,打好农村扶贫攻坚战,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让干部更接地气,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赵克志说。

  6月21日至24日,赵克志连续四天走访威宁县迤那镇9个村20多户村民,访贫问苦、问计问需。乡民村村民反映电价太高,一度电要8角钱;青山村村民说至今没通自来水,饮水用水难;通组串户道路很差,晴天灰雨天泥……这些问题,赵克志掰着手指记在心里,立即责成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乡亲们对省委和本人在‘四风’上有什么意见建议,大家最盼望什么,最需要党和政府做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连续三天走访丹寨县兴仁镇11个村;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头顶烈日,深入雷山县联系点……省领导们来到群众身边,吃住农家、夜话桑麻,细致了解群众所思所盼。

  上行下效。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贵州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走进基层,蹲点驻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带着党心下去,装着民情回来,收获的不只是建议,还有民心。

  “当官的和老百姓围着火塘烧洋芋、一起下田挖水沟,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这样的!”息烽县南桥村,年逾古稀的李老伯感叹不已。

  为搭建省领导与普通百姓直接对话的桥梁,贵州专门建立了“书记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依托金黔在线网站、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截至7月,网民累计给省委书记、省长留言1163条,留言反映的问题全部分解到有关单位办理。

  今年,顺应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要求,贵州深化“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继续加大驻村工作力度,第三批3万余名干部已全部进村,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向上反映着民情民怨,向下则带去政策、项目、资金等利好。

  尝过脱离群众苦果的瓮安县建立了“党员在身边”联系群众机制,在真抓实干中重聚民心。

  遵义县剑指“脱离群众”的危险,扎实开展“双亲(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干部当亲人)”活动,重点帮扶信访群众、边远乡民、困难群体和留守老幼,使“认亲结对”更富亲情、更具长效。统计显示,全县干群共结亲19831对,落实帮扶资金6300多万元,解决就业、医疗、养老、产业扶持等3000多项。

  在实践中检验作风 

  干部作风好一分,群众利益增十分

  “信访问题一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恰恰是化解矛盾的一剂良方。”贵阳市群众工作中心纪检组组长张英琴说。

  贵阳市在原信访局基础上组建市群众工作中心,在服务大厅分类设立14个接待窗口,法院、公安、民政、住建、国土、教育等23个部门派员集中进驻,零距离接待群众,现场受理来访,狠抓“事要解决”,创新提出了三级调处机制,运行仅半年就接待来访9243起38372人次,调处化解率达97.2%,成了众多信访问题的“终点站”。

  遵义市国税局在转变作风中提速增效,扎实开展“对话基层”活动,建成标准化办税大厅,完善“市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大厅主任、前台引导员”四级导税服务,每月还邀请企业代表参加纳税服务需求座谈会,主动问需问计,至今已召开座谈会121次,征求意见533条,全部作出答复。

  “我们把改进作风贯穿到办税服务中,一切围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来思考。”该局局长杨泽俊介绍,按照工作规程,原来开具一张增值税发票需要18分钟,这对讲求效益至上的企业来讲太慢了,该局组织力量集中攻关,优化办税软件系统,硬生生将开票时限压缩到“5分钟”。

  基层干部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干部作风好一分,群众利益就增十分。

  为防治农村基层干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遵义县倾力打造“5+2”便民护民网络服务平台,集办事申请、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公开公示、勤廉监督于一体,群众办事只需在社区申报,3分钟就能得到回复,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群众面前。

  该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刘安军算了一笔账:“以三岔镇为例,村民到镇政府办事,每次成本包括误工费、车费共36元。以每户每年办两件事计算,一年就能为群众节约82万元。不仅如此,权力放在阳光下,惠民政策不缩水,干群关系也更融洽了。”

  今年入夏以来,贵州省旱魔肆虐、干渴蔓延,80多个县区不同程度受旱,农作物受灾面积578.6万亩,数百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在旱情严重的安顺、遵义、凯里等地,记者看到,地势稍高的田地里,玉米、高粱等作物还未出穗结籽就已枝枯叶干。

  灾情就是命令,全省纪检监察干部主动跟进,把抗旱救灾当做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大检验,一方面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抗旱资金物资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救灾,协调抗旱物资,组织挖井修渠、引水济禾,在急难险重中冲锋在前。目前,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已投入抗旱人数29187人次、资金3019万元,抗旱设备11656台、生活物资8803吨,铺设管路65760米。

  宋璇涛说:“密切党群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实践的最前沿,倾听最真实的声音,查看最真实的民情,与群众同甘共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与群众的深厚感情。”这或许就是转变作风的真谛吧。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7日 10:1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