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坚决破除“玻璃门”现象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冯雯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指出,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一席话,道出了时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问题需要突破的“首要目标”,即要破除横亘在一些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玻璃门”,真正实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鱼水相谐”。
  
  破除“玻璃门”,必须强化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是最大危险”的危机意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会“干涸”、“枯萎”。正是深谙并践行这一真理,我们党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制胜法宝”,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渡过一个个难关,一步步发展壮大。反过来,正因为脱离群众,执政74年、拥有1800多万党员的前苏联共产党才会在一夜之间丧失政权,土崩瓦解。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强化危机意识,自觉击碎心中那扇“玻璃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和群众站在同一个屋檐下,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倾听群众的心声,关心群众的疾苦。
  
  破除“玻璃门”,必须健全常态化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制度。在一些地方,少数党员干部习惯“在文件堆里找思路、在办公室里觅对策、在会议室里定措施”,就是不往群众身边靠、不往基层一线扎,跟群众总是隔着“玻璃门”,热乎不到一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形成常态化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制度,让“联系群众”成为可有可无的“软课题”。只有形成刚性制度,把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作为硬任务、硬指标来抓,才能将党员干部“逼”到田间地头。汗流到一起了,心也就融到一块了,阻隔在干群之间、党群之间的那扇“玻璃门”也就自然消失了。
  
  破除“玻璃门”,必须建立刚性化的“让联系群众的受重用”的考核机制。时下,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往上级机关跑,不愿意往基层跑;喜欢往领导办公室跑,不愿意向普通群众家里跑,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当前的绩效考核制度、干部选拔制度让那些往上级机关跑的人“跑”来实惠、让那些往领导面前跑的人“跑”出甜头。因此,必须把“联系群众”作为工作考核、选人用人的硬杠杠,让人民群众在干部考核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真正让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好的干部受到重用,让群众反映不好、作风不实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在这样的“指挥棒”引导下,党员干部自然会多到老百姓那里去扯一扯家长里短,聊一聊柴米油盐。如此“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自然不会再有什么“玻璃门”现象。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7日 13:4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