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河北日报:要有一颗为民之心

——一论学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优良的作风来自于哪里?良好的形象体现在何处?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深入思考、认真回答的关键问题。

  优良的作风来自于为民务实清廉的人生信条,良好的形象体现在对为民务实清廉的不懈追求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30多年前的“正定往事”带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8月27日,河北日报刊发了长篇通讯《同呼吸才能心相印——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坚持群众路线纪实》,以独特的视角、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坚持群众路线进行了纪实报道。习近平总书记30多年前的“正定往事”,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认真品读这部生动教材,让我们的灵魂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全省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此为镜,对照检查,寻找差距,明确方向,努力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之中。

  总书记30多年前的“正定往事”之所以深深触动人们的心弦,说到底就是因为他对人民有一颗赤子之心。正是因为有了这颗赤子之心,他才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正定这个有名的“高产穷县”,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正是因为有了这颗赤子之心,他才敢担当、敢负责,大胆改革创新。

  总书记30多年前的“正定往事”这部生动教材,就是这样具体而深刻地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决定着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人生态度和工作作风;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有了一颗为民之心,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才能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优良的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虽然只在正定工作了3年多的时间,却用一个又一个实际行动,传递出了对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真情,为我们树立了一心为民的表率,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保持优良作风的根本所在、前提所在。对于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来讲,学好总书记30多年前的“正定往事”这部生动教材,必须深化这样一种认识:保持和弘扬优良作风的根本和前提,就是要有一颗为民之心;必须坚定这样一种信念:只要有了一颗为民之心,“四风”问题就无法上身。

  在学习总书记30多年前的“正定往事”这部生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是不是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了心中最高位置;是不是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了奋斗目标;是不是将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视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都要对照总书记的言行进行深入的自我查摆: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还有无视群众疾苦,追求个人享乐甚至奢靡浪费的不良习气;是不是还有不顾群众感受,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错误做法;是不是还存在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对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反应迟钝,甚至不闻不问的官僚作风……只有进行这样的对照、查摆和自省,我们才能真正在灵魂上有所触动,更真切地认识到差距所在,更清楚地看到努力的方向;才能真正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为改进作风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13:46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