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重庆市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的观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2件实事透出民生情怀
——重庆市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的观察

  50万人扶贫搬迁、2606个村通公路、500万人的饮水安全、7.4万口山坪塘整治、567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日前,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基层、走田坎、访百姓、查摆问题,提出了集中力量,办好群众反映强烈、又非常紧迫的22件民生实事。

  一件件“接地气”的民生实事,透出执政者的民生情怀,也正是重庆市提出的切实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的生动体现。

  针对性——民生工作就要从老百姓身边的难事抓起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着力点究竟在哪里?重庆的答案是着力办好群众反映强烈、又非常紧迫的事。

  22件民生实事清单,让不少百姓心中一暖:

  “住”——完成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4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567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897台“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80万户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1424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建设240个社区便民商业设施,完成20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主城建成区56个湖库污染治理;

  “行”——解决2606个撤并村不通公路问题,实现农村客运通达“双百”目标,主城区新增城市公厕362座和过街人行天桥(地下通道)100座,实现主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公交全覆盖和线网布局优化,提高轨道交通发车频率;

  “食”--解决人畜饮水最困难地区5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7.4万口山坪塘整治;

  “教”——新增10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1.5万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实现新建成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实现全覆盖;

  “医”——完成2606个撤并村卫生室建设;

  社会保障——建设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等。

  这份饱含民生情怀的“清单”一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件都是平时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也是我们基层最‘老大难’的问题!”云阳县双江街道党政办干部刁春梅说。百姓的欣喜更是溢于言表。秀山县钟灵乡新厂村村民杨明英说:“村子里‘一年四季都缺水’,我们靠天吃水这么多年,这下有希望彻底解决吃水难了!”

  今年以来,重庆市委强调,要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查摆问题,从群众中寻找“民生路线图”。

  重庆市委领导带头,每位市委常委联系一个贫困区县、一个村和一个社区,并定下三个任务:察民情、搞调研;解民忧、促发展;剖麻雀、带全局,

  市委常委一班人纷纷沉下基层,面对面了解群众的需求。重庆市委主要领导深入綦江区青年镇调研,村民反映当地6个村2400人饮水困难,最困难的甚至全村人要到几里外挑水喝,而且这也是全市不少山区村的普遍现象。经过常委会充分酝酿,“修好山坪塘”成为重庆主攻的民生实事之一。

  重庆市委常委们有的来到人口稠密的主城老旧社区,有的来到偏远山区农村,悉心听取群众意见。与此同时,市委还连续主持召开了基层党员、党外人士、企业代表等7个方面和4个区县片区共11个座谈会,通过反复问计于民,22件民生实事逐渐酝酿形成。

  实效性——用扎扎实实的作风 抓实实在在的民生

  这是一个让人心情复杂的事例:在重庆一所乡镇中学,前几年负债修了高档的塑胶操场和大楼,外表比城市一些中学还气派,但学生食堂连最基本的桌椅板凳都没有,几百名学生长期站着吃饭。“要‘面子’不要‘里子’,这怎么行?不解决实际问题,群众是要骂娘的。”当地干部说。

  重庆直辖15年来,尽管发展迅速,但基本市情仍是两个“欠发达”: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和欠发达地区,财力物力十分有限。“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用扎扎实实的作风办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是新一届重庆市委不断强调的“民生价值观”,即把有限的财力用到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需求上,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绝不搞贪大求洋的“形象工程”。

  璧山县委书记吴道藩算账说:“整治一口山坪塘,只要投入三四万元,不到一些形象工程开销的零头,却能解决几百名、甚至上千名群众的饮水问题。”

  民生实事要办好,关键要有实实在在的作风。重庆把民生工作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坚持立说立行,边学边查边改,以崭新的作风抓实抓好民生工作。一名市级干部在查摆问题中讲了一则故事:有群众长期反映附近企业违规排污问题,他批示了两次,都没解决,这一次自己亲自督办,全程过问,问题迎刃而解。

  22件民生实事中,转变作风处处可见。例如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些群众从轻轨站点走到公交车站要花三四十分钟。对此,重庆市调整站点布局,优化主城公交线网,让轨道和公交无缝衔接。涪陵区区长李洪义说:“优化一下线路,调整一下站点布局,并不需要花很多钱,需要的是‘急群众所急’的意识。”

  可持续性——既解决民生突出问题 又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

  重庆所追求的民生,不仅仅是短期效果,而要求既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又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既抓具体民生项目,又建立长效民生工作机制,让群众长远受益。

  “办好具体的民生实事,就要求每件事有科学论证,有详细规划,有资金保障;对于长期积淀、反复发生的民生问题,必须解决其体制机制性障碍。”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说。

  沈晓钟告诉记者,以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为例,前期的入户调查显示,有搬迁意愿的达141万人。但综合考虑迁入地的资源、环境的承受力、产业发展是否能容纳迁入居民,以及搬迁户自身的经济能力等因素,决定4年内只搬迁50万人,余下的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次搬迁,避免“萝卜快了不洗泥”,让群众因搬迁而致富,而非因搬迁而返贫。

  “解决500万人的饮水安全,同样要讲究因地制宜,保证可持续性。”重庆市水利局局长王爱祖说,重庆各地的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都不相同,为群众找水要采取多种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新修水厂或延伸管网;地势偏远、农户居住分散的地区可以建集雨池或打井;村级水厂之间可推进联网供水。

  钱从哪里来?责任如何分解落实?重庆市正在着力通过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民生工作机制,以制度建设保障提升民生整体水平的可持续性。

  ——在责任机制上,将民生实事细化分解,明晰目标、任务、时限、责任单位,分工负责,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见成效。

  ——在投入机制上,加大统筹力度,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利用相关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公益基金等参与,多渠道增加民生实事的投入。

  ——在监督机制上,做好民生实事信息公开工作,事前问需于民,事中问计于民,事后问效于民;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民生实事项目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倒查问责制和终身负责制。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1日 09:00 来源:新华网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