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梦与社会管理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社会管理在其本质意义上,主要指的是公平正义原则在社会层面上实现的程度,它是显性的,又是能够检验执政党执政效能和执政价值的重要窗口。

  社会管理为什么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从理论上讲,可以从多学科、多角度去解读。从社会管理的层面来看,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中国共产党奋力推进自身现代转型的宏大背景下,中国梦变得愈加清晰可见。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行动的口号,而是针对中国现实问题和未来中国走向的行动宣示,代表着执政党对人民、历史和实践的庄严承诺和责任担当。中国梦所要实现的共同富裕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裕,中国梦所要实现的社会和谐也绝不仅仅是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国梦所代表的中国社会管理的未来图景,将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协调推进;社会保障水平、社会安全感、社会幸福感、社会包容性大幅度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目标、价值及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服、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代性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水平不断加强。中国梦的核心和要义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价值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中国梦是执政党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提出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以来,执政党已经认识到了社会改革、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所谓攻坚,在某种意义上是指社会层面改革的突破与攻坚;所谓关键,是指改革如果不能在社会层面上,尤其是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会使中国共产党受到严重挑战。过分依赖经济绩效的成长,将会使社会层面的发展失衡,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不能建立起来,那么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执政党孜孜以求的执政使命都将无从谈起。因此,近10年来执政党开始着力在社会层面上取得改革的突破,积极培育新的执政合法性资源生长点,同时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强反腐倡廉,加大肃贪力度,严格约束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重塑形象,赢得民心。

  社会管理的制度信心

  在现代政治和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制度是政府实现其政治和社会功能的基本工具,获得了主导性的权威,也决定了技术力量发挥的空间和可能的活力。”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多次强调制度的重要性,提出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在社会管理层面,制度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那么社会管理的制度基础是什么呢?

  首先是制度信心的基础,要逐步树立制度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平等意识等。现在很多与社会管理相关的制度与规则,其内容不可谓不全面、系统、完整,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遵行。这是为什么呢?根本上在于人们认为制度并不能平等地约束所有人,并且在实践中公平的制度规则往往遭到一些权力的破坏和扭曲,从而更降低了制度的公信力和约束效力,弱化了人们对制度的信心。

  社会管理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本质是以人为中心和目的、对具体的人的管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了人、引导人、实现人,不断提升社会团结的水平,逐步增强改革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社会管理进程中,增强制度意识是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如果现实的显性规则变形为所谓的“潜规则”,现实的制度硬约束变成可以随意变通的制度软约束,现实的程序公平演变为可以随意突破的伪程序,那么社会管理的价值就无从体现,也更谈不上社会管理的制度建设。

  增强人们对制度的信心,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大约束公权力的力度,使政府的行为有合理、明晰的边界,使权力的行使和运转严格遵守制度框架的约束,政府想问题、办事情,要遵循既定的制度规则,不能朝令夕改,说变就变。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谈得上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制度的信心。

  按照公平正义原则设计社会管理制度

  要严格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来设计社会管理制度。随着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实现。

  社会管理并非通常人们所理解的主要是政法系统或民政系统所关注的问题。社会管理首先绝对不是指运用公权力特别是国家暴力机器来管理人民群众,更不是指民政系统动用公共资源对需要受助的困难群体进行慈善救助和帮扶。社会管理在其本质意义上,主要指的是公平正义原则在社会层面上实现的程度,它是显性的,又是能够检验执政党执政效能和执政价值的重要窗口。在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参与尤为重要,如果仅仅由政府单方面根据自身意愿来制定社会管理制度,将难以保证公平正义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政府的传统职能主要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似乎社会管理仅仅是政府职能之一,但这是站在政府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社会管理的狭隘理解。比如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政府应该考虑到最大限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最大限度提高整体社会保障水平,如果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仅仅是保障了少数人,或者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处于极低的水平,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基本的、简单的社会保障需要,那么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谈得上公平正义。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没有完善的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各阶层的社会保障相当脆弱,那么,市场经济秩序的巩固、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现代转型都将无从谈起,而政府的所谓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也将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避免权力的过分干扰

  受中国传统社会管理理念的制约,人们往往认为,社会管理就是政府对群众的管治和约束,是政府权力的行使过程;判断社会管理成效的标准往往是社会秩序是否稳定,政府的权力是否在社会层面得到了完整、全面实施和现实认同。其实,从制度角度看,良好的社会管理制度必须首先要求政府和官员能够一体遵行,避免社会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遭到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张和干扰,其次才是对人民群众行为方式和边界的约束和整合。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任何人,包括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都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

  中国传统社会的“以吏为师”观念,以及中国老百姓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清官意识、父母官意识,使整个社会的运转常常围绕着政治权力的逻辑来展开。官员作为具有政治身份和公权力的个体,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社会运转的主导者。这些传统的封建因素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作为执政党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封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构建、健全、实践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过程中,要特别警惕权力因素的过分干扰,特别警惕社会管理制度成为依附于政府权力的附属品。

  社会管理制度重在实施,特别是在执政党层面和政府层面,要具有率先垂范、引领方向、敢为天下先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艺术,构建和实施最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认同、经得起历史发展检验、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管理制度,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现代转型奠定坚实的社会制度基础。在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再加上我们在经济领域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代表的制度改革实践,必将为中国社会走向更为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美好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中国梦夯实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层面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2日 07: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