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笔谈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课题组 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执笔人:杨明、彭安玉、苏理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点,才能保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

  一、唯物史观是群众路线的理论支撑

  群众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在唯物史观诞生之前,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马克思用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方法,让无产阶级真正登上“历史”的舞台,形成了群众史观。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并不否认历史上杰出个人在历史进步中所起的先行者、组织者和引领者的重要作用,但个人的作用最终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实现。群众史观揭示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到了历史前进的主体力量,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

  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基本原理,在自己工作中逐步形成并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也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条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强调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摆在第一位。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如果人民不拥护、不支持,无论掌握多么强大的国家机器,最终都会被人民抛弃、失去执政地位。

  二、群众路线是贯穿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创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根本工作路线,是贯穿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群众路线的贯彻从战争环境转向和平建设环境,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大了。但是党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如何坚持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阐述,指明了贯彻群众路线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956年党的八大党章的总纲中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即是对群众路线的观点和方法的卓越运用。

  群众路线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了同党的历史任务相适应的新飞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邓小平同志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相提并论,认为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强调“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从定义的角度用“两个一切”和“一来一去”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概括,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向全党郑重提出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并提出了必须树立的六个群众观点。1992年党的十四大党章在总纲中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这样的表述:“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三、坚守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情国情世情深刻变化,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浪潮迭加,党的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顺应群众期盼,深入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牢把握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凝聚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牢牢把握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提出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这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要求,是党心民心之所向。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和深刻检验,直接关联着“我是谁”这一最为基础的政党属性问题,所体现的实质上就是彻底的人民性,这既是我们党的根本阶级属性,也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务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紧迫任务,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起,通过实实在在的做法取信于民。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严峻课题,本质上是要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坚持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而不求自身私利,营造出干部的清正、政府的清廉、政治的清明良好的政治生态。

  要牢牢把握解决“四风”的主要任务。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提出了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准了损害党群关系的根源。解决“四风”问题,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有的放矢,求得实效。

  要牢牢把握制度建设这一约束机制。以制度为保障,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抓好“常”、“长”两个关键,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综合中央要求、实际需要和新鲜经验,着眼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完善已有的制度,制定新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不断提高党的群众路线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3日 14:24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