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聚焦“当兵蹲连”系列报道②:打破了界限 增进了情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二炮兵某旅政委陈宗华(左二)利用施工间隙和战士相互按摩肩部。庄新岩 摄

  核心阅读

  在军队序列中,工程兵很特殊,他们常年战斗在深山密林、大漠戈壁,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用伟岸挺拔的身躯,构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为大国长剑划定战斗坐标。“工地是战场,天天在打仗”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正是他们撑起了祖国国防的脊梁。

  今年以来,作为我军唯一一支成建制的军级工程部队,第二炮兵某基地,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号召,开展“百名机关干部下连当兵”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佩戴列兵军衔,背起背包,前往施工一线当兵,把身心融入基层,把传统带到基层,把爱心留给官兵。记者追随他们下连当兵的身影,总有讲不完的动人故事。

  家,已不是原来的家

  通往施工工区的路山高坡陡,曲折难行。这样的山沟,基地副政委孙乐当兵20多年,不知钻了多少回。可这一次却不一样,他佩戴列兵军衔,到正在紧张施工的某旅一营一连当兵。

  “这是一次‘回家’之旅。”孙乐坦言。坐在通往工区的班车上,他若有所思,在机关不是坐在台上念念讲话,就是到基层走马观花,“地气”越接越少,让他时常萌生恐慌感。

  现如今,“无官一身轻”,让他不觉兴奋起来。经过近10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空荡荡的营区内,哨兵告诉他:“您是新来的孙老兵吧?连长让我告诉您,您分在一连修理班。您先休息一下。”

  来时已被告知,这个施工点,由于工区较长,他们按照乡土化部署,建起了一座固定营房。眼前,俨然一座花园式营区,营部、每个连队分别一个小院,院门口挂着励志对联,小院内绿树成荫,有的还挂了果子。棋牌室、健身房、心理咨询室、网络室、荣誉室、图书室等样样俱全。

  净水设备、太阳能、干洗房也全部配套。虽然身居大山,官兵们也能够充分享受到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在他的脑海里,当年的“地窝子”早已不见了踪迹。

  放下背包,孙老兵便搭上拉渣车进了阵地。阵地深处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中,两名战士正在高空“放炮”。

  由于对专业并不生分,孙乐很快加入了施工大军。“点炮”过后的间隙,官兵们缠着他讲起曾经的岁月。“那时候,施工主要是打风钻、推斗车、翻砂浆、人拉肩扛。一次施工,大家住在老百姓的牛棚里,晚上睡觉感觉被子里黏糊糊的,第二天起来一看,全是被压死的跳蚤。”

  排长刘如松自豪地接道:“现在我们打坑道,一个排的设备就价值好几百万。以前是人海战术,现在是科技施工。”

  基层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使孙老兵目不暇接,他不无感慨地说:基层就是我的家,可是现在的家已不是当年的家了。

  其实,该基地的13名常委中,有9人身上烙着“工兵”的烙印,他们都是从大山沟的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

  在这里,领导干部下基层跟班作业已经常态化。对此,基层官兵还编了一个顺口溜:“两班倒、三班倒,班班见领导。”

  苦,仍然是想象不到的苦

  “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每每想起这句话,基地副司令员刘祖满就激情澎湃。他一入伍就在工程部队,一直在土建第一线打坑道,历经多次生死考验,曾眼睁睁看着战友从身边倒下。

  他说,不到一线,你不知道基层有多苦,官兵有多累,施工有多险。今年下连当兵,考虑到他没有在安装部队当过兵,就被安排在某安装部队一营。

  坐了20个小时火车,再转乘汽车,他终于找到了官兵们的宿营地——一所废弃的小学。总共三间房,一间住40多人,一间住20多人,他被安排进了“小间”——住着5人的测绘班。

  作为老工程兵,刘祖满当天便甩开膀子,和战士们干了起来。

  一次施工间隙,刘祖满问战士们:“大家感觉缺什么?我来协调解决。”官兵们笑言:“啥都不缺。就缺阳光、睡眠和氧气。”一个玩笑,让刘祖满鼻子发酸。多么可爱的战士啊,繁重的任务面前,他们却一笑而过。

  婚恋难也困扰着官兵。不少官兵由于常年奋战在大山深处,一眨眼就成了“大龄青年”,有的虽然结了婚,由于长期照顾不上家,不少家庭亮起了“红灯”。

  一营二连连长谢远林,老家江西大余。军校毕业就在工程部队,至今没离开过山沟,32岁了还是光棍一条。

  为了解决这一“老大难”,刘祖满把电话打给了该旅驻地领导,介绍了谢连长的情况,人家很快物色了一位姑娘,姑娘对他也中意。可从没相过亲的谢连长打起了退堂鼓,原因是对方太漂亮,自己没有底气。

  就这样,刘祖满不厌其烦地给他介绍了好几个,最后终于和电业局一位姑娘对上了眼,据说现在已经订了亲。

  吃水难同样困扰着基层官兵。基地政委卫云到西北某工区当兵,连队为他备好了桶装水和矿泉水,被他当场婉拒:“战士们喝什么我也喝什么。”

  当他看到战士们同样饮用矿泉水时,他疑惑地打开了水龙头。顿时,一股浑浊的水流了出来。

  水质检测结果出来,17项指标超标或不达标!而此时,基地组织的官兵体检结果也出来了:该工区300多名官兵,1/5患有肾结石!

  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面对官兵,卫云含泪道歉:“我不来当兵,怎能知道你们喝的什么水?”很快,一套价值20多万元的净化水设备落户工区。

  如今,虽说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可工程兵的性质要求他们常年走南闯北,“天做被,地当席”,苦注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只有深深体味基层的困苦,才能俯身倾心为官兵服务。该基地司令员王启繁表示,下连当兵,是“察兵情、解兵难、正风气”的窗口;基层施工一线,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舞台。

  情,还是当年的那份情

  第一次走进南方某工区,让基地政治部副主任黄金坡终生难忘。

  上班时间到了,佩戴列兵军衔的他和战友们一起走向阵地深处。受当地气候影响,阵地内风由内往外吹。

  刚走进洞口,浓浓的硝铵味扑鼻而来,压得他喘不过气,顿时萌生退出去的念头。

  此时退出去,也许战士们不会说什么,但他绝不会亲近你。正在黄金坡犹豫之际,一名战士递过来一个口罩。接过战士的口罩,更坚定了他进洞的决心。

  阵地内,正在作业的战士们个个全身湿透,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一条毛巾在战士们之间默默传递着……传到黄金坡手里,他说道:“这环境,正好可以出出汗,洗洗澡。”一句调侃话,让官兵乐翻了天。

  晚上11点半,是定时的开饭时间。这不是加餐,而是施工部队的正餐。没到过一线,肯定会以为是夜宵呢。“今晚什么菜?”“四菜一汤。”打到手上的却只有一个菜,黄金坡眼睛酸酸的。战士告诉他,炊事班做的时候四个菜,放进保温桶,送到阵地便成了一道菜。

  黄金坡边吃边和战士们聊起来。这一聊,便聊出了解决办法,在桶内焊上“X”型隔层,问题迎刃而解。这一“发明”很快在全基地推广。

  黄金坡坦言,刚到连队时,有的战士看到他就躲着走,有的一见面就敬礼,不少人怯生生的样子。

  第二天,黄金坡提议组织一场篮球赛。没想到,一场球赛下来,战士们就和他拍起了肩膀称兄道弟起来。一名战士说道:“黄老兵,看您在主席台上讲话时候挺严肃,没想到见面后这么健谈,还能和我们玩到一起!”一句话,让黄金坡找到了当兵的感觉。

  同样感觉的还有某旅旅长张进虎,他被安排在一营一连二班当兵。一天副班长、下士杨付龙躺在床上,一副难受的样子。一问才知是颈椎病犯了,当他提出为小杨按摩时,没想到却遭到拒绝。

  张进虎悄悄搬来小凳,坐在床头与他拉起家常:“我女儿和你一般大,学习姿势不对患颈椎病好几年了,疼起来都是我给她按……”

  不知不觉中,张进虎把手放在了小杨的肩头,“躺下、双手抱头、尽量放松……”刚开始,小杨还有些难为情。慢慢地,为小杨按摩成了张进虎的“例行工作”。

  几天后,崭新的按摩椅、防护用具和健身器材送到了工区。杨付龙还是乐不起来:“按摩椅虽好,可我想念的还是‘张老兵’!”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8日 06:08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钟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