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要常怀公仆之心

刘新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最近经媒体报道的“背篼法官”郭兴利,受到群众的热捧。作为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法庭庭长,他常年背着背篼进村入户,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工厂学校,背篼一放,国徽一挂,摆张桌子,甚至几块石头一垒,就为群众开庭办案。有网友发帖称:郭庭长的背篼装满了对人民的爱,也体现了他的公仆之心。

  公仆之心是党员干部的人格底色。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干部无论职务多高、权力多大都是人民公仆。既然是人民公仆,就要把人民永远放在心中,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做到民在心中扎深根、公仆本色永不变。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各级干部都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也必须依靠群众才能做好。”

  公仆之心是亲民爱民的体现。1966年,周恩来总理冒着余震亲临邢台地震灾区视察灾情,当时残雪未消风沙很大,周总理只穿了一件单薄的青色呢子衣。细心的他发现群众是面对着西北风而坐,马上说:“起立!”“就地向后转!”“坐下!”刚开始大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发现,周总理换个角度是为了让群众背着风,而自己却绕过去迎着风向大家讲话。

  公仆之心是为民解忧的情怀。焦裕禄身患严重肝病,却依然奋战在治理兰考“三害”的战场上;孔繁森两度援藏,节衣缩食供养藏族孤儿;郑培民在湘西上任伊始便问“哪个村子最穷?”在农民家中,他总要揭开锅盖,摸摸被褥……在他们的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的安危冷暖、酸甜苦辣,这样的人民公仆,群众怎么会不爱戴?

  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优良传统,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以公仆之心与群众面对面,受到赞扬。但也有少数同志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在他们看来,群众的意见谈来谈去就是那么一两句,绕来绕去都是些老问题。这种不正确的做法和想法,究其根本是缺乏公仆之心的表现,他们过重的“官”念,无形中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与我们党的宗旨要求相差甚远。

  党的干部怎样对待群众,是一个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政党长期执政后,特别是在取得成绩、赢得喝彩的时候,往往容易滋生自满情绪、滋长不良作风,甚至远离群众。“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前,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自觉抵制“四风”,以公仆之心对待群众,才能更好地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0日 08:55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