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为“利器” 除锈要“动真格”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主席强调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现在,这个‘利器’在很多地方变成了‘钝器’,锈迹斑斑。”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重提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对于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提高凝聚力战斗力的历史。古人讲,“人目短于自见”,故“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所谓明镜,在今天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几年,一些领导干部走上犯罪道路,除了自身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就是外部缺少必要的思想斗争和思想互助,没有及时的交流、提醒和制止,才使得他们在歧途上越走越偏,最终滑向深渊。

  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环节,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严肃的而不是草率的、开诚布公的而不是有所保留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扎实开展起来。然而现在不容忽视的是,真正的批评已很难见到,即使是批评,也往往是被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问题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现实根源和历史根源。一是党性原则日渐缺失。受多种因素影响,老一辈革命家那种“讲真理不讲情面、讲党性不讲关系、讲原则不讲私情”的党性修养,在很多同志身上今日已不多见;二是个人私心杂念作怪。个人主义作祟,受名缰利锁束缚,考虑问题不是站在工作和事业的角度,总是围着个人利益得失打转转;三是思想认识存在误区。错误地把正常的思想斗争与“文革”时期党内出现的“残酷斗争”混淆起来,模糊了批评与整人的界限,导致以消极的心态对待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四是糟粕文化影响很深。奉行“难得糊涂”“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信奉“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处世哲学,欣赏“话到嘴边留三分,不可全抛一片心”的做人方式,以庸俗关系学对待党内生活。五是环境氛围不够浓厚。在一些单位,由于党内各种制度尤其是民主集中制坚持和落实得不好,导致缺乏民主、宽松的政治空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性。以上种种表现,如不引起警醒,对症下药,势必危及党的事业、损害单位建设、影响个人进步。

  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应在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落实制度、浓厚环境氛围等基础上,讲求方式方法的艺术性,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领导带头。从正副“班长”做起,对自身的问题带头摆,对别人的问题带头批,对集体的问题带头查,对他人的批评带头听,以此带动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和鲜明导向;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在忠于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论对错、评是非,不歪曲事实,不搞人身攻击,不任意上纲上线,防止批评变味跑调;三是坚持因人而异。区分不同对象工作阅历、脾气性格、承压能力等不同特点开展批评,做到批中有帮、批中有教、批中有情、批中有责,把批评同解决问题捆在一起,真正使被批评者触动思想,触动灵魂,闻过则改;四是坚持一分为二。历史地、全面地评价同志,既不因某些缺点错误全盘否定,也不搞以功抵过或以功盖过。总之,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纠正错误、解决问题、团结同志的目的,才是硬道理。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从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良好愿望出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的需要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进一步提起神、动真格。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2日 08:40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