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腐败为何总与奢靡相伴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周中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问: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整体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升级。很多过去认为奢侈的商品,今天已走入千家万户。请问,消费水平的正常提升与奢靡之风有何区别?腐败又为何总与奢靡相伴?

  ——上海莘朱路 蔡明君

  答: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与此相伴,社会生活消费品也全面升级换代,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升。但不能否认,奢靡之风在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蔓延滋长的倾向。

  社会生活消费品的全面升级换代,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广大人民享受幸福生活的标志,是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区分正常的消费水平的升级和奢靡之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适度消费与过度消费的不同。我们称之为“正常的消费水平升级”是建立在适度消费基础上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收入较之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许多个人和家庭根据相应的经济能力,购买一些高档的消费品或享受一些高档的服务,毫无疑义是正常的。而奢靡一词的本意,是“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奢靡之风”的显著特点是过度性。一些社会成员为了追求高档奢侈消费,大大超越了自身经济的能力,以致造成了一定规模的不良社会影响,这就是奢靡之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适度消费而非过度消费是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将“正常的消费水平升级”与奢靡之风混为一谈,不利于扩大消费,也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这短时间内似乎创造了经济的繁荣,但是不可持续的,有害于经济的长远的发展的。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健康消费与畸形消费的不同。正常的消费水平升级和奢靡之风在消费的数量上有区别,在消费的内容上也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是健康消费,而后者往往是畸形消费。前者改善和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时,是以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的;而后者在一味追求高档消费中,常常迷失了正确的方向,甚至扭曲了人性。在灯红酒绿的高档娱乐场所中,在沉湎于声色犬马的奢侈消费中,道德的防线也会开始崩溃。许多冠之“高档消费”的活动,游走于道德与法律红线的边缘,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此外,有些畸形消费虽不涉及违法犯罪等问题,但出于对金钱和财富的过度炫耀,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有网友在网上公然炫耀奢华生活等,就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内“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提出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对于推动党的建设,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大意义。要改变社会的奢靡之风,党员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带头垂范。多年来,公款消费、“表哥”、“房叔”等腐败现象不断见诸媒体报端。奢靡之风腐蚀了党的健康肌体,破坏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动摇了党的执政基础。所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我们不能只从消费角度来看奢靡之风,而必须站在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反对奢靡之风的意义。要解决奢靡之风,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为扫除奢靡之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同时中央部署了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其实质是通过党员的自我道德教育改变工作作风。

  制度是“硬约束”,而道德教育是“软约束”,两者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奢靡之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正处于“大数据”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治理“奢靡之风”服务。通过信息的记录、跟踪、分析,把握“奢靡之风”发生的原因、规律与新动向,同时发挥信息记录对当事者的警示和教育作用。总之,多管齐下,有效遏制“奢靡之风”,指日可待。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4日 11:25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