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开展批评必须力戒好人主义

周丹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开展积极的、健康的相互批评,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改进作风,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开展相互批评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好人主义的倾向,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比如,有的同志不敢较真碰硬,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有的在相互批评时顾左右而言他;有的像“模棱宰相”苏味道,“模棱以持两端”;有的甚至学“好好先生”司马徽,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好”字连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但都会有缺点、犯错误,而且往往难以自知,所以才需要通过开展批评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提醒,以“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侵蚀”。事实证明,当一位同志出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时,如果有人及时“拉拉袖”、提个醒,就有可能将这些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在问题比较严重时,如果有人能够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就有可能使其猛然警醒、悬崖勒马。否则,如果大家都当“好好先生”,对同志身上的缺点和错误,既不及时指出,更不严肃批评,就会使那些缺点和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最终只能是既害了同志,又贻误了事业发展。可以说,好人主义就像“腐蚀剂”,严重钝化着批评这把“手术刀”的刀锋;好人主义就像“麻醉剂”,让人在茫然不觉中走向错误的深渊。

  总之,好人主义是一种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重私利而不重公义的庸俗作风,是对同志、对工作、对事业极不负责的表现,是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转变作风的天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如果任由好人主义蔓延,就有可能使查摆问题流于形式,甚至让整个活动走过场。

  好人主义产生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在于一些党员干部私心太重、杂念太多。比如不愿批评,“因为是熟人、老乡、同学、知心朋友、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比如不敢批评,批评领导怕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陷入孤立,批评下级怕丢了选票。从客观方面来看,则在于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还不能提供坚实的保障、树起正确的导向。比如在一些单位,压制批评甚至打击报复批评者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比如在一些地方,“好好先生”因不批评而“得好”的现象也依然存在,这又如何能够调动起大家愿意批评、敢于批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力戒好人主义,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决不放弃原则,随波逐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用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胸怀,带头发扬民主,开展批评,既敢于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又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通过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营造开展积极思想斗争的良好氛围。

  力戒好人主义,既要靠思想觉悟,也要靠制度保障。这当中的关键,就是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让愿意批评、敢于批评者得到褒奖,让压制批评甚至打击报复者受到处理,让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的“好好先生”受到惩戒。只有这样,才能让敢于批评的正气真正得到弘扬,让好人主义的歪风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5日 09:49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