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佳节回归风清气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狠刹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的政策出台后,省城各家大型超市的月饼专区劲吹节俭风,过去摆在角落的散装月饼重新占据了醒目位置。

  近年来,传统节日的韵味被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等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糟蹋得变了味儿,人们呼唤——让佳节回归风清气正

  阅读提示

  在中秋、国庆到来之际,中央纪委要求坚决刹住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等不正之风,我省也频频出台相应的硬招。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此次“两节”反腐有何特殊意义?面对如此严厉的规定,往年屡禁不止的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等现象是否得到了有效遏制?怎样才能走出“禁令年年都有、节礼照送不误”的尴尬,从根本上刹住这股奢靡之风?

  人们对“两节”反腐成效充满期盼

  中秋、国庆两节即将到来,全省各地节日气氛日渐浓郁。值此节点,中央纪委作出部署,要求坚决刹住“两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根据这一精神,省纪委、监察厅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五不准”,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两节”。“五不准”的内容包括:不准用公款办豪华、奢侈的节庆活动;不准用公款送月饼和各类节礼;不准接受可能影响秉公用权的单位和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礼金、礼品、有价证券(卡)和支付凭证;不准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不准违规发放或变相发放津贴、补贴等。全省各地也频频祭出硬招:大同规定发现用公款送节礼者一律免职,忻州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网址,受理社会各界和群众举报。

  “传统节日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情感生活。但近年来,节日的韵味被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糟蹋得变了味儿,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省农业厅退休干部侯立功说。

  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中秋节吃月饼是传统习俗,但一些人打着人情的幌子,用公款送月饼,行的是权力寻租或利益交换之实。正因为公款月饼大行其道,这才出现“天价月饼层出不穷、普通百姓望饼兴叹”“吃月饼的人不买月饼、买月饼的人不吃月饼”等怪象,一块小小的月饼被异化为腐败的代名词。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谭克俭说,这些不正之风有悖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本义,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公共利益。鉴于此,各级纪检部门每逢重要节日都要三令五申地强调清廉过节的重要性,并严查一批案件。

  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人们对此次“两节”反腐的成效尤其充满期盼。谭克俭认为,纠正“四风”须抓住各个时期的重要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坚持抓下去才能久久为功。而作为一种典型的奢靡之风,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等现象恰恰是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最突出的问题,以此为抓手纠“四风”正当其时。

  天价月饼难觅 高档酒店遇冷

  狠刹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等不正之风的倡议发出后收效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在沃尔玛、华联、美特好等多家省城大型超市,往年动辄上千元的天价月饼难觅踪影,包装简约、每盒价格在三四百元以下的“亲民”月饼成了主角,过去摆在不起眼角落的散装月饼也重新占据了醒目位置。正在挑选散装月饼的省畜牧局干部刘旭斌说:“大家都吃平价月饼,回归了月饼本性,拉近了干群关系,让中秋佳节又重新变得纯朴亲切。”

  走进位于省城北大街的双合成总店,迎面便是月饼专区。一名店员说,受政策的影响,今年团购月饼的单位数量大幅萎缩。据了解,由于失去公款购买的支撑,双合成主动调低了今年月饼的销售预期,并主推100元-300元的平价月饼。

  禁令引发“变脸”的不只是月饼。按照惯例,中秋前夕茶叶、白酒、红酒一般都会小幅涨价,今年节日期间这些商品的市场整体价格却与去年持平。经销茅台、五粮液等高档白酒的酒行老板李帆坦言,长期以来高档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政府官员,但今年中秋节政府购酒的数量大幅下滑,自己的生意十分惨淡。

  “购卡就有好礼”“购卡万元以上有惊喜”……美特好铜锣湾店内,醒目的一块块展板与旁边冷清的购卡柜台形成了鲜明反差。9月11日上午,记者在该柜台前观察了近半小时,其间只有一名私企老板购买了20余张面值200元的购物卡,用于给员工发放福利。“我们主动联系了不少机关、国企,但对方负责人明确表示不购卡。”超市工作人员说。

  餐饮、旅游业同样对这个中秋节的阵阵“寒意”感受颇深。记者以订餐的名义分别致电滨河味道、唐都生态园等高档酒店时,各店工作人员普遍反映“两节”期间公款订餐的客户较往年明显减少,为了维持经营,他们纷纷适当下调酒席标准,向普通百姓靠拢。“往年一到这个时间,不少单位都会联系国庆组团出游事宜,但今年接手的基本都是散客。”省城某旅行社负责人王岷 (化名)告诉记者,中秋、国庆历来是旅行社大赚一把的日子,但由于今年公款旅游的单位几乎绝迹,自己的收入大幅缩水。

  走出“禁令年年有、节礼照常送”怪圈

  调查中,民众普遍认为“两节”来临前明令不准用公款送节礼等,体现了从眼下做起的求真务实精神,收到的效果也的确比较明显。

  但人们有着三方面的担忧: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人很可能会避开“两节”风头,选择其他时间低调送礼。换言之,要防止“风清气正的中秋节”表面化。二是要看到类似禁令年年都有,但经常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而今年“两节”期间之所以收效较好,应该说与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一般单位和个人存在着唯恐“撞枪口”的心态。也就是说,他们是不敢送礼、不敢吃喝、不敢旅游,并非是不想送礼、不想吃喝、不想旅游,正在等待观望中。三是担心整治只是一阵风。“最盼的是一禁到底,最怕的是虚晃一枪。”侯立功说。

  谭克俭认为,群众对纠正公款送节礼等奢靡之风寄予厚望,这项禁令能否一以贯之地落到实处也考验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而要彻底刹住歪风邪气,就必须建立起一套长效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不合法的,要做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执行和处理时都有依据。另一方面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进一步加大监管查处的力度和频率。

  一手抓惩治,另一手要抓预防。谭克俭认为,应通过探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对官员手中的权力加以必要的限制,压缩公款使用的弹性空间。因为只有当官员的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公款真正姓了“公”,公款送礼、旅游、吃喝等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政府在这一方面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比如要求各部门科学制定预决算,严禁“弹性经费”;严格加强财政拨款单位的审计监督;实现权力分散制约,避免“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接受单位内部和社会监督,使公款流向更加透明公开,等等。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13:10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