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风清气正过“两节”

沈德良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秋、国庆,两节在即。

  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的两节怎样过,风气如何,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

  重要节日,是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的高发期,也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考验期。当前,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和国庆佳节,这是中央的严令要求,也是群众的殷殷期盼。

  风清气正,要求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诚然,干部不是圣人,也有人情交往,但干部也不是平常人,在衡量作风好坏的标准上,理应具备要求更高、自律更强的政治自觉。群众正是通过观察身边领导干部的作风,来衡量党风政风的好坏。

  “为民务实清廉”,不仅是见诸于纸上的文字,更在人民群众的心里。如果止于平时嗓门高,调子响,碰到具体问题却是说的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哪怕是讲得口干喉燥,也没有人听,更没有人信。因此,月饼虽小,节礼虽薄,置于作风建设上就是大问题。

  良好的风气风尚,在于引领、引导。教成于上,化成于下,上行下效,从古至今概莫能外。从出台“八项规定”、狠刹“舌尖上的腐败”、限期清退会员卡、剑指“四风”,当下又严令刹住传统节日送礼之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密集行动,旨在整饬作风建设上存在的沉疴积弊,还原党的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过硬的干部作风,是引领社会的标杆,能给人以信心,能带动一方清政风、正党风、淳民风,就能聚民心、汇民力。反之,如果干部自己身上“四风”问题丛生而不改,却号召别人转作风、治顽疾,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台上他讲、台下讲他”,没有半点公信力,作风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作风建设往往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这种顽固性,表现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阳奉阴违、心存侥幸上,其反复性,更多表现在抓一抓就紧,放一放就松的惰性上,各地“余孽犹存”的“天价月饼”,就是生动的佐证。从“小月饼”着手整治“四风”,就是从细微之处防微杜渐,在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上划出“红线”、“底线”。

  解决“四风”问题,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更需要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细微之处下猛药,通过在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上立说立改,体现出“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决心与勇气;需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从点滴做起,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把中央的“八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14:39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